目前分類:讀後心得-個人成長 (44)
- Jan 07 Sat 2023 23:18
讀後心得-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生自己作主
- Jan 02 Mon 2023 23:31
讀後心得-佐賀的超級阿嬤~生活態度決定了生活的滋味
如今的社會物質生活提升了,精神世界卻變得空虛,生活裡充滿了各種欲望,網路的炫富炫生活,讓人心之嚮往,卻也使人慾望急遽上升,而迷失在慾望裡面,而感到莫名的壓力,彷彿一切就為了追求更好的享受而存在於世上,已有的東西不屑一顧,總是想要得更好更多。而當能力無法滿足自己慾望時,便會產生焦慮進而使得精神越發空虛,現代人是該靜一靜,問自己真的需要這麼多嗎?亦或許看看前人如何生活,明明艱難地生活著卻有最開心的笑容,而"佐賀的超級阿嬤"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 Dec 10 Sat 2022 09:38
讀後心得-《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賦予不同意義,生活也會跟著變好
- Oct 28 Fri 2022 22:49
讀後心得-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割捨多餘,留給值得
- Oct 06 Thu 2022 09:12
讀後心得-皇冠文化雜誌,原來自己的差距還很遙遠~
曾經投稿了幾篇文章,經過約半年得等待,往往是落空,打擊倒是還好,畢竟過往自己也只是投過報紙較為輕鬆的版面。不過卻也激起筆者的競爭心,事情難但沒有時間壓力,這種需要耐心與耐力的事情,筆者倒是挺感興趣。原子習慣裡面講的,每天改變一點點,一年下來便相當可觀,若保持數年,那時間效率帶給自己複利更是相當可觀。沒有文學才華,那就多讀多靠多聽,慢慢累積的詞藻與精進技巧。倒也不是為了得什麼獎或者認可,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挑戰,加上自己也是個宅男挺喜歡閱讀的。
- Apr 30 Sat 2022 16:51
讀後心得-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自己才進步的起點
在人生旅途上大多時候覺得"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這話是個無意義的話,是成功的人在講的屁話,直到前年底發生工作上的不順遂,以及心底的黑暗走出來後才深刻理解這話的意義。不論成功與否,在任何地方都是適用,但真的不簡單。書中敘述的各種心法都不簡單,回憶2021上半年都在鬱鬱寡歡裡度過,不解為什麼起的比雞早,做得比牛累,陽光只能看體會不到溫度,月亮星星為友,卻只是想去其他單位發展便被打入地獄輪迴,過往的努力化為烏有,心情盪到谷底,付出的心力與體力換來的是絕情,如何雲淡風輕,如何談笑風生,如何不怒不可遏。回首那段日子,基本上無心於工作反而犯了更多錯,內心也極為壓抑,不論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也因為心有不甘就算在放假日也無法好好放鬆,腦中浮現的上司利用權力輾壓了一切反駁,這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做錯的事情更多,工作上任何事情都要心裡先權衡利益,不符合便不做,對同事日漸疏遠且嚴苛,慢慢地人際關係也變差,任何事都變得不順,心情更無法舒坦,最終失眠需要服藥入睡。過了多久也忘記了,透過閱讀心經(閱讀完的心得)才慢慢走出來。
而今再看這書如醍醐灌頂,也才能體會書中所敘,挺過逆境才明白人生的道理。生氣,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而這些最終都回向造成自己不順,生氣容易生病,對他人口氣不好,他人記恨於心他日需要幫忙也會有所推託見死不救,親身體會更能體會何謂人情冷暖。爭氣是從自身改變開始,不是為了追求人生成就有多高,就筆者現階階人生體悟,所謂的爭氣並非全方面的無懈可擊,而在做人上禮讓謙虛,為的不是讓人將你捧高,而是在未來有一日需要幫忙時,即時他人一開始不願意幫忙,但在自己再三請託下還是願意伸出手。回首那段暗黑無光的日子,最大收穫是心境上的成長,難道不氣了嗎!實話說想到還是有恨,不過那也只是轉瞬間,已經成為了歷史,無法改變能做只剩讓未來更好,一點點都好,那都是進步。
- Mar 10 Thu 2022 21:29
讀後心得-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每個行業都是寶山,入寶山就不要空手而回
軟體工程師,跟我自己職業天南地北,看這書挺有趣,看到不同人在各自行業裡的景像。內容上挺有趣的,畢竟作者也是在全世界最有創意地方-矽谷工作,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匯聚於此,每天腦力激盪解決世人的"痛點",讓人可以活的更舒適。筆者不夠厲害無法出國工作,看看別人的經歷還是可以的。
不過,讀這書感觸最深不是作者有多厲害,而作者有一個很棒的習慣-將自己的經歷記錄下來,每一次的突破或者靈光乍現,在心裡整理成為自己人生的經驗寶典。這點不容易,尤其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裡,作者對自己的工作是樂此不疲,不喜歡的工作講的是筆者。自己也花了挺長一段時間才明白浪費時間是一天,努力也是一天,"既來之則安之"說的輕巧,做起來一點不簡單。筆者曾在台積電當設備工程師,是個忙碌且壓力極大的職稱,當然也不是每個課都如此,但很不幸自己所待的課別就是痛苦到爆炸,這倒不是筆者自己覺的而是他課的人也這樣覺得,不過都已經過去了是不是痛苦倒也不是重點。當初的自己曾經迷茫不知道為何而作,很長一段時間對工作感到厭惡,直到一日每個前輩開導後,心境得到了一個躍遷。"你一直抱怨,其實公司根本沒有攔你"這話沒什麼,當時卻猶如醍醐灌頂,在當下愣了許久,痛苦也是自己選的,到底有什麼好抱怨的,抱怨就等同於怨恨選擇繼續來下的自己。也是那天起,慢慢去改變心態,這時間很長,畢竟在那高壓高工時的環境要一下子改變本來厭惡的心態不是很容易,不過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至少不會那麼沒動力,在看到事情上也有了不同的體悟。一樣是犯錯(當然考績被打差還是很幹),過往的自己會沉陷低氣壓情緒許久,且除了抱怨外什麼也不會進行反省,最終除了考績變差外,一無所獲。而後,犯錯了,一樣幹,一樣會被凹下午茶,但,多了反省。自己也會寫下獲得了什麼,如何做可以避免,如何做可以變好,有什麼意外發現,一點一滴都將過程與心得記錄下來。
- Feb 22 Tue 2022 13:05
讀後心得-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人生長了,很多事情也都了意思
當鋪,一個逼不得已不會進入的地方,有意思的是在秦老闆的眼裡卻是人生百態的小劇場。數十年的經營,經歷迥異的情況,踏入當舖是不得以都是為了錢而典當東西,但當票的背後卻是不同的人生,這便是有意思的地方。
透過29次典當故事,作者領悟人生、生命與經營的體悟。這書若是求學階段閱讀,九成會覺的作者是為了出書而加入戲劇畫的成分,而今年過而立,出了社會經歷的多,很多聽起來很扯的事情卻真真時時在各地發生著。跨越世代的親情、夫妻間的背叛、老師與學生間的師誼,甚至私生女偷竊父親名錶等等,每張當票後的故事有的令人鼻酸,有得令人感動。而作者因為經營當鋪,對於人的觀察甚微,用字上不如文學家,但對於人性的刻畫借由了對話深刻傳達給讀者,在感受上也相當濃烈,而這便經營多年當鋪累積看人的能力。物品的真假只要自己的底蘊夠深厚一眼便能知真假,但,人,最難捉摸,人心深且難測,微有透過大量的接觸與內化每一次的對話才能慢慢建立起視人的能力。作者說過:「人對了,物品有問題,尚能補救。人不對,東西再好也是為人作嫁,白忙一場。」,因此每一次的典當都是作者對於客人間的觀察,人的氣質騙不了人,筆者隨著年紀越大接觸的人越多,越覺得這話得準確。
- Dec 04 Sat 2021 15:46
讀後心得-情緒勒索,自己過的好才能幫助他人
讀過作者: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後立刻就去買了這本書,相當清楚自己諸多的問題都在於情緒上處理出了瑕疵,而看完這書後,也如自己所料確實在情緒上不論是自己亦或者他人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 Nov 08 Mon 2021 22:36
讀後心得-心經,中年了,才漸漸明白心經的智慧
- Nov 06 Sat 2021 07:38
讀後心得-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30歲,想把溫柔留給自己~~自己的映射,如何讓自己更好
三十而立,這年齡介線前後在心裡的感受有著極大的差異。也是剛跨入三十不久的人,不認識作者,只是隨意翻閱幾頁便買了下來。也許在心裡的深處有著徬徨,有著不知所措,有著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對得起三十歲這個年紀的焦慮。三十歲,即便是研究所畢業也已經出社會六年,不論在工作還是家庭都已經被期待扛起責任,若像筆者也踏入了婚姻,對於自己組建的家庭更需要扛起必要的責任,而這便是三十歲所面臨的種種,沒有正確答案,只能邊走邊修正邊回望,也正如此,這書彷彿看得自己的映射夜深人靜時,靜靜看著書,是忙碌生活裡的自我詢問。這書不難,可以很輕易閱讀完,但更可以獨一段落後給自己一點空白時間,想一下自己如何取得家庭,工作與自己之間的平衡。
買到結束,花了數月之久,到不是沒有時間,只是花了更多時間在自己身上。想,如何在這年紀上做得更好與其他事情取得平衡。書中講到許多部分,這裡想要談談工作,母親與自己的部分,這三個部分與筆者產生了最大的共鳴。
- Oct 13 Wed 2021 18:42
讀後心得-Power 錕的大人學~在環境中掙扎,努力才能褪變
很特別的網紅,年紀很大卻充滿活力,這是第一眼的感受,是在滑臉書時看到的短片當時感受。後來,經電視介紹才知道這人是台大政治系李錫錕教授。爆紅筆者認為原因有二,說話除了接近年輕人思維,另一點是敢說出大家心裡所想卻不敢說的話。這點是筆者認為教授會受歡迎的主因,有興趣可以在google上打"Power錕的紙牌屋",會跑出相當多的影片,每部都很有趣更是精闢。
回歸正題,說說"Power 錕的大人學"這書的讀後感,"敢變"這兩字可以貫穿全書。第一次看可能會覺得過度讚譽了西方的文化,咀嚼沉澱後再閱讀,會發現教授倒也不是完全誇獎西方文化較東方文化好,反到往常一樣,講出人們忽略或者故意忽視的地方。西方世界在黑死病大流行後,發現教父也就是"人"而已,對於黑死病也束手無策,進而開始反思,所謂的神與人,最終脫離被神學的束縛,最終迎來文藝復興,在書中教授重新翻譯了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詞,翻成再生革新運動會更加合適。文藝復興,乍聽偏向藝術類,但實質上人類在精神上的大躍進,進而引起連鎖反應最終使得西方文化所向披靡。相反地,東方文化受到各種學家與宗教影響,不願面對自己內心深處,有錯但大多數人都這樣做,便隨波逐流盲目追隨,使得在科技上慢慢被西方社會拉開。
- Sep 05 Sun 2021 11:21
讀後心得-社會在走,歷史要懂:呂捷開講~讀歷史學做事懂做人
時代在進步,但,歷史總是不斷地在重演,相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唐太宗一席話中的一句可明白歷史重要性,歷史不停地在重複,如何藉由過去的歷史使自己變得更好,是每個人的一生的課題。
- Aug 08 Sun 2021 22:18
讀後心得-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與自體妥協是為了更好不是放縱
"過度努力"這書太過真實,也因為過於真實,看著看著就發現"陷了進去",會錯覺這講的是不是自己。不論是工作還是在學時期,努力是應當,只是過度那將變成不可承受的負擔與壓力。妥協,不是錯,反而是對於自己的療癒,心,病了,是最多人忽略的疾病,陷入在對於自己失望的泥淖裡,日復一日終會崩潰一天,又華人世界對於看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有所忌諱,深怕會當作精神病,常常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病入膏肓才趕緊找醫生,憂鬱症就是其中深入膏肓的例子。
書中描述的治療對話過程很真實,經歷過,因此深刻。第一份工作在高壓高速的科技廠,與在學校迥然不同,學校是允許犯錯的地方,而台灣的代工廠毛利率低到可憐,每一次失誤都不被允許,除了影響考績分紅外,面臨的責罵與排山倒海而來的報告經常壓得自己不過氣。一個人拖累連累整個課,每個人對於錯的容忍度當相當低,好長一段時間不知道一覺到天明是什麼感覺,常常輾轉難眠就到了早上,接著又繼續高壓的生活,而精神不濟又帶來更多的失誤,失誤產生更大壓力又間接影響到表現,日過一日惡性循環壓力快要將自己吞噬。心,每件事都擔心著做不好,患得患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不斷在心裡跟自己說著得繼續努力讓自己不要推累到整個課,總覺得還有哪裡可以更好,直到那天...崩潰了,在無塵室裡大喊大叫,震驚了其他人。這是心理疾病,在心底的壓力將自己淹沒,公司裡免費的心理諮詢師在筆者敘述後溫和地說著。兩人之間不是對話,反倒是引導自己講出心裡壓抑的點,"壓抑"二字講的簡單,每個人都會知道這個詞的意思,但,卻很少人正視,長期忽略就是你知道心裡有壓力卻講不出真正的原因,甚至將真實的原因深埋心底而不斷透支精神與體力去掩蓋真因,以為只要如此將會找到答案,當然,不是說這樣就找不到,不過就周遭與親身經驗來看九成的人都會陷入痛苦的深淵裡。因此,引導探究心底壓力來源變成最初談話的重點,雖然只是引導但將心裡壓抑的原因講出口,但如同即將滿水位而洩洪的水庫一樣,內外心裡的壓力輕鬆了不少,那晚是久違得深度睡眠。後續又預約公司諮詢師,總共四次的機會都將它使用完,後續也聽從了諮詢師的建議繼續在外看了挺長一段時間的心理醫生。
- Jul 30 Fri 2021 19:41
讀後心得-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直覺,是人們為了活下去而產生的能力,在洪荒蠻野時代,直覺反應因為減少了反應時間在面臨危險時增加了更多逃生的機會,因此這能力一直都在也很重要。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漸漸脫離每天生活於生命威脅的時代,而這能力卻開始慢慢侵蝕了理性的思考與求證的行動態度,這書"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就是要推翻過往一切有著極大錯誤的認知,同時搭配上數據說明,數據一直以來都是最有力的證據,當整本書看完才發自己的想法也是錯的離譜。
直覺沒有錯,錯的是人們不去求證的心態,便一直認為自己所知道的答案就是正解,而當看到書中的答案才發現自己多麼狹隘,如井中觀月以自己片面的知識來了解這博大的世界。書中將一般人的直覺分成了十大類,二分化直覺偏誤、負面型直覺偏誤、直線型直覺偏誤、恐懼型直覺偏誤、失真型直覺偏誤、概括型直覺偏誤、宿命型直覺偏誤、單一觀點直覺偏誤、怪罪型直覺偏誤、急迫型直覺偏誤。每個章節都有對應著範例,在看答案前自己也可以稍微動腦做答,看自己對於現今的世界了解是否也比黑猩猩高,而黑猩猩是作者貫穿整本書的比較對象。每個問題都有三個選項,若黑猩猩隨意亂選那麽正確率也會有33.3%,而你是否可以高於黑猩猩呢!這個對應的對象選擇也挺有趣。
- Jul 17 Sat 2021 15:28
讀後心得-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減法的重要
生活,人活著的一切都是生活,不論是學業、職場、愛情或者是親情,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富足的物質,讓人們看似越發幸福,實際卻是更加空虛。擁有的越多,以為是越加幸福,反而是越來越累,不論是職場還是親情愛情都是如此。過往,不明白越來越煩躁,汲汲營營每一天,到頭來除了疲憊卻沒有所謂的幸福感。慢慢才明白,時間有限卻想要什麼都掌握這是天方夜譚,就如同壓力,微量可以讓自己有幹勁往前直衝,然而超過自身的負重,卻會將自己壓得喘不過氣,甚至生病。如同糖果玻璃品,一下拿到足,最終卻無法將手伸出,這便是取與捨的重要性。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這類說明自己生活經驗的日記書籍本不在自己觀看類型裡,隨著出了社會不再是小情小愛不知人生沉重的小屁孩後,慢慢才知道過去的自己多幸福,也體認到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而職場、家庭亦或情感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將生活過的愜意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生活,講的簡單,過起來其實還真的不簡單。一個人,簡單愜意,兩個人,事情如排山倒海,一家庭,堆積如山,有工作,有家庭,有人際關係,有職場同事,時間的積累,事情越來越多都想要盡善盡美,累癱問著自己這樣還是生活嗎?與自己對話,庸庸碌碌的生活,只知道去掌握更多,卻不知道手上早已握著太多,早已經撐不住所有事情的重量。自小,知道學習的重要,卻沒有人教導如何過著心靈富足知足的生活,"生活"這科目,沒有補習班,沒有衝刺班,只能摸石過河學會如何放棄與擁有間選擇。生活富足,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擁有值得擁有的多,去蕪存菁使自己從生活繁重重新獲得呼吸。漸漸會去看這類的書籍,學習他人的經驗是最好也最快進步的辦法,也許看完整本書只有一兩條適合自己,但,確是終身適用,那便是值得。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裡是作者的生活的經驗,與最終面對的方式,那是作者自我的對話,閱讀的過程彷彿在看自己的投影,年紀雖不作者資深,體驗廣與深也不及作者,卻扔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對不對,那都只是一種選擇。生活沒有正解,只能作答,最後有個結果,看著作者的經歷,再反思自己遇到了又會如何作答,很有意思的過程,書寫的作者透過寫書與自己對話,觀看的自己,在過程為自己的人生註解,若遇到心裡能有個底,沒遇過也可以當作故事。在閱讀職場章節有不少的體悟,也想起前年工作被懲處的過往,沒做錯卻只是想要離開本來的單位就被考績打到最差,忿忿不平到平心看待,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生氣傷身又讓人感受不好,在職場百害無一例。只是沒經歷,如何在跨過後看到更寬拓的人生。怨?閱讀的過程又問自己一次,微微一笑,扔怨著啊!但走不過那就是個傷,走過那便是一道疤痕,提醒曾經得自己如何做得更好。看著書,反思著,問著自己,是閱讀這書的過程,挺建議在茫然的事情上翻閱這書,遠離煩悶的事情,看看他人的經歷,也沒有答案,但肯定會有方向。
- Jun 14 Mon 2021 14:48
讀後心得-被時間留下的人:唯有失去,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大人~體會過才會明白愛的真諦
去找閃光時發現放在桌上的書籍,書名"被時間留下的人:唯有失去,才足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大人"挺吸引筆者的注意。 當然,這書名一看就是談兩性感情,也大概知道內容是再說些什麼。內容不難,難的是否有辦法感同身受。愛,是兩人都點頭才會是愛,而不愛,一方甩頭離開就成了不愛了,但,還地原地的人怎麼辦?虐戀,為什麼還有人可以堅持下去,為什麼明明在兩人的愛情裡是受苦受難受折磨的一方還是不離開,為什麼明知道對方不愛你了,扔苦苦地等著回頭,因為只有失去過,自己才能成長,知道自己值得更好。
愛,不難寫,卻難以卸,重情的更是如此。周遭的朋友故事很多,聽過的,看過的,身邊例子多了,才知道電視劇裡癡男癡女一點都不誇張。怎麼勸都是徒然,被禁錮在過往甜蜜的回憶,想拉一把,而對方卻執意可悲過往沼澤裡向下沉淪。人,只有自己醒悟了,才有辦法看透一切,才明白不是自己差勁,只是對方不懂得珍惜,放過自己讓對方成為人生愛情裡的過客。戀愛是兩人談,而談話的最基礎是公平,當認為自己是犧牲而不是付出時,就該好好審視一切,就如同作者所說,真正愛你的人,怎麼捨得你這麼努力,何況是犧牲。也許只有痛過,才放的下,也許只有哭過,才知道對方真的離你遠去,兩人談的感情本來就不容易,放棄多年的情感更是難。身邊有不放棄的人,最終追回了對方成了夫妻,也有不放棄最終收到對方申請的搜索令,哪個對呢!?深陷兩種情況的人都問過筆者的想法,而當你提出非當局者的看法時,明明不斷咒罵的朋友突然又護航起心愛的另一半,各種勸說都有裡遊解說,後來自己明白了,不願意放棄的人心裡早就都有答案,找你詢問想法只是想找個傾訴心裡的苦,好讓自己可以撐下去。
- Jun 12 Sat 2021 14:46
讀後心得-灰階思考,任何事不是非黑即白,灰色的面積更大
在全世界無限印錢防止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瘋狂資金浪潮之下物價也呈現可怕飆漲態勢,萬年不動的薪水與低的可怕的薪資下,萬民投資的年代開始了瘋狂的展開,而這其中又股票市場最為熱門,也因此進一步推升了台股。而股票市場深淺只有跌過跤的人才會明白,股市,是個人吃人的世界,在不懂的情況下貿然進場只會成為他人財富自由道路的上的墊腳石,而"灰階思考"的誕生恰好可以想要快速致富的人們一盞明燈,少走冤枉路就等於離財富更進一步。
聽股癌 podcast 的人建議可以不用買,"灰階思考"就是作者podcast 內容的總整理,不過自己還是買了,畢竟一本好的心法是可以一看在看值得收藏。內容簡單分為三大類,掃雷、備糧與上陣,閱讀過程中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影子,不論哪方面的投資。
- Feb 16 Tue 2021 23:12
讀後心得-少年小樹之歌,再讀才明白這書是人生哲理之書
少年小樹之歌,在過年期間回家整理房間偶然看到塵封許久的它。這書只依稀記得內容而已,印象比較深刻只剩寒假時被迫閱讀寫心得的記憶,想來也覺得有趣,也幸運國中老師有強迫我閱讀,在數年後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也才慢慢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看著有著薄薄一層灰的書面,回憶在一次湧上心頭,笑了笑,將書面擦拭乾淨,過年期間閒來時便閱讀。
國中讀時被吸引的是書中用字與自然風景的想像,再讀,已過了學生時期,讀得是人生道理哲學的體悟。頓時明白了國中讀的是一種經歷,一種讓未來的自己會在看一次的記憶,而再一次的閱讀,沒有壓力卻有了更深的體悟,這便是一本好書的魔力。不同角度、不同歷練、不同年紀,都有種不同的感受與體悟,看的面向也不同,套用在自己的人生裡,受用無窮。
- Jan 27 Wed 2021 22:48
讀後心得-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沒有人是失敗者
最初是從新聞認識呂捷,他雖然在盛名於中學補教界裡,但自己離國中十幾年了,若不是新聞介紹自己應該都沒機會認識到呂捷吧!忽然覺得時光匆匆啊~回頭一望原來自己離青春已經這麼遠!!
水肥車鎮壓、痛苦是比較出來的、騎車比較快的少年篇數部竄紅youtube短片,好笑又灰諧,看的人總會不停重看,尤其水肥車鎮壓,乍聽是無理頭,細想會發現,天啊!這人想像力天馬行空毫無邊界,厲害!口無遮攔嗎?自己看呂捷反到覺得他是充滿故事的人,經歷的多才有辦法雲淡風趣且風趣講述嚴肅的事情,只有有故事的人才能講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想法。那天後,大部分呂捷所上的節目介紹都看,不是想追星,是想了解這個人到底經歷什麼才塑造成如今出口成章,信手拈來便是千古詩詞名句,同時卻不是死板的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