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umbnail (1)

曾經投稿了幾篇文章,經過約半年得等待,往往是落空,打擊倒是還好,畢竟過往自己也只是投過報紙較為輕鬆的版面。不過卻也激起筆者的競爭心,事情難但沒有時間壓力,這種需要耐心與耐力的事情,筆者倒是挺感興趣。原子習慣裡面講的,每天改變一點點,一年下來便相當可觀,若保持數年,那時間效率帶給自己複利更是相當可觀。沒有文學才華,那就多讀多靠多聽,慢慢累積的詞藻與精進技巧。倒也不是為了得什麼獎或者認可,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挑戰,加上自己也是個宅男挺喜歡閱讀的。

第一步那便是買雜誌來看,大概整理一些重點,給自己未來參考與分享,如此至少可以先給自己一個努力的方向。

1. 言之有物:文章都是如此,但每個雜誌喜歡的東西不同,筆者也還在努力尋找,畢竟也只是看了一本。

2. 寄情於物:除了原本就是作者的外,投稿的文章基本都感情寄託在一個物品上,慢慢拓展成文章。

3. 文字精煉:優美精練的詞彙是必須,這有別投稿報紙較為輕鬆的版面,這點倒還需要多學習,出書的作者真的是不簡單,尤其是寫文學性。

4. 多看多學:累積自我能力與詞彙,這個就真的需要花時間了,不過筆者認為這是相對輕鬆的一條路,付出時間便能有一定的收穫,即便不是文學天才,透過努力也是有機會無限接近,當然筆者沒有想要成為文學天才單純給自己一個目標奮鬥。各個縣市的文學獎是不錯的參考來源,每天讀一篇時間負擔不大,但對於進步肯定是顯著,畢竟能得獎肯定有他厲害之處,是高質量文章,最棒的是會解說得獎原因。

5. 語感培訓:這肯定能練習的,日本都能將AI培訓成能寫出中上文章類作者,富含情感的人怎麼說也不會比AI,就是需要花時間。

 

筆者自己也還未被錄取,只是將自己看一期雜誌心得與重點整理分享,也給未來的自己一點參考依據,如此而已,並非文學大師還是得獎作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