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個人看法 (128)
- Jul 20 Sun 2025 22:15
個人看法-從颱風後碎裂的太陽能板事件,思索台灣能源工程的下一步
- Jul 12 Sat 2025 23:52
個人看法-周杰倫:青花瓷~什麼觀點討論都好,重要的是好聽呢!
當年《青花瓷》剛推出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印象中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電視MV(現在年輕人應該不太能理解了),後續買了專輯這首也重覆聽了許多次。當時就覺得好聽,至於字義與風格聽得迷迷糊糊,只覺得旋律柔和、有點飄,像從煙霧裡走出來的畫。那年有位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年紀跟我們相差不大的歷史老師,下課時也曾和我們聊過這首歌。他的評語至今記憶猶新:「歌是好聽啦,但歌詞好像有點亂湊,典故堆太多,像在貼古代貼紙。」
- Jun 29 Sun 2025 13:50
個人看法-有小朋友後,意想不到的好處~職場的不愉快,好像也記不了那麼久了
最近的生活像是被兩條平行時空撕扯著:一邊是職場,另一邊是家裡的小怪獸(孩子)。特別是這兩週,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長官「親自指導」,更慘的是有時連長官的長官也一起下場開示。報告被改到面目全非,改完又被質疑方向,長官們論點互相衝突,到最後連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該照誰的意思做才對。站在電腦前會短暫放空,心想:「嗯?這段邏輯到底是昨天那位說要加的,還是前天那位叫我刪的?」
雖說心境已經修練到「工作就是工作,不生氣、不氣餒」,但煩躁感還是免不了。一來一往的改報告、反覆被否定,說不累是騙人的,更別說因此常常得加班到晚,生活品質下滑。
- Jun 29 Sun 2025 00:37
個人看法-AI榮景下的出口迷思:別讓台灣經濟被「硬體思維」綁架
- Jun 18 Wed 2025 23:50
個人看法-愛莉莎莎,其實挺厲害的吧!?
近日聆聽黃大米專訪愛莉莎莎的訪談,對於這位長年話題不斷的網紅,又多了一層不同的理解。撇開她曾經引起爭議的發言與行為,我們或許可以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她究竟是如何在自媒體這片戰國中,殺出一條血路?著實令人好奇,知道真相後又讓人羨慕不已。
- Jun 06 Fri 2025 23:51
個人看法-哈佛被禁收外籍生?從川普拒絕國際學生的保守主義,反思台灣的國際人才戰略
- May 24 Sat 2025 09:39
生活隨筆-高雄港龍門吊背後的挑戰與警惕
當一座重達1500噸、高達137公尺的龍門吊自中國福建平潭港緩緩啟航,橫越台灣海峽,預計於2025年5月18日抵達高雄港時,我們見證的不僅是一場物流壯舉,更再次直視中國製造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滲透力。這座龍門吊將成為高雄港離岸風電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也象徵著台灣能源轉型的決心。但其「紅色供應鏈」的出處,卻也讓人陷入矛盾: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交織的今日,我們是否真能劃出一條清晰的「非紅界線」?而面對中國製造的強勢崛起,台灣又該如何穩住自身的產業優勢與未來競爭力?
2024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愈發嚴峻,大量技術供應商停止合作,中國在封鎖中自立自強,不僅投入龐大研發資源,更延攬遭裁撤的專業技術人員,加速技術追趕。雖然在壟斷性核心技術(如高端曝光機)方面仍有差距,但在許多關鍵零組件領域已逐步追上,甚至有部分產品台灣尚無對應製造能力,中國卻已成功導入晶圓製程。這些進展只是冰山一角。
- May 19 Mon 2025 22:49
生活隨筆-從西班牙大停電看台灣能源轉型的危機與機會
2250517 台灣停止了最後的核能發電機組,想不到這天還真的到來了。
有擔憂,有期待,但事情選擇了,就只能相信政府已經做好了準備!?西班牙大停電時還在想台灣政府會不會因此延後,沒想到是照計畫進行。
- May 14 Wed 2025 18:21
生活隨筆-親子遊覽觀光工廠:期待與現實的差距
有小朋友後,拜訪觀光工廠變成了假日的一種選擇,這幾年也看了不少。實在好奇,台灣觀光工廠在法律上是否什麼優惠或者可追求獲利,太多只是單純架個幾個介紹發家史的板子,短短幾公尺後就開始賣東西。讓人感受不到有特別想要經營觀光的部分,多數是以賣東西為主。
- May 02 Fri 2025 21:26
個人看法-台積電強盛原因,除了報告能力,超高效率也是關鍵
在探討台積電為何能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屹立不搖的眾多因素中,有一項常被低估卻極為關鍵的原因,就是其內部報告準備的精密與嚴謹程度。這點,筆者在過去短暫任職於某座已運營逾十年的新廠、擔任設備工程師的經驗中,深有同感。YouTuber 在影片中所言,確實點出了實況。
https://m.youtube.com/watch?v=tpi8K3pgrjo
- Apr 12 Sat 2025 23:55
個人看法-閱讀,獲得了什麼
「看了那麼多書,有什麼幫助嗎?你不還是只是個普通人,錢也沒賺比較多。」
這句話,是在一次國中同學聚會中,一位不算熟的同學脫口而出的提問。當時剛好有人提到《原子習慣》這本暢銷書,幾個人熱絡地分享讀後的感想與收穫,本是一段輕鬆愉快的對話,卻突然被這句話重重打斷,像是一記悶棍,打得人啞口無言。那瞬間氣氛凝滯,笑聲也收了尾,沒人回應,我也一樣,只是沉默地看著杯中的飲料,心裡卻起了波瀾。
- Apr 06 Sun 2025 23:51
個人看法-特斯拉開源專利的目標不是競爭,而為了加速電動車普及
馬斯克在 2014 年宣布開放特斯拉的電動車專利時,這一決定震驚了汽車產業。這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共享,更像是一次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戰略大棋。從傳統競爭思維來看,開放專利意味著幫助潛在對手快速追趕特斯拉,甚至可能導致低價電動車品牌超越特斯拉。然而,馬斯克的視角可能更加宏觀:開源專利的目標不是競爭,而是推動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並在這個過程中確保特斯拉的領導地位。
- Apr 02 Wed 2025 23:16
生活隨筆-benelink 監視器時間重置
基本上如何重置在網路上都找的到了,只是分享一些細節,加快自己重置的時間
本身安裝為benelink,一次停電後監視器時間日期都跑掉,詢問當初安裝廠商,他說他跑一次需要800塊,同時也建議筆者自己弄弄看,因為很快大概五分鐘,然而我卻花了一小時,其中浪費最多時間的一步用其app 掃描QR code更改密碼(原本密碼筆者忘記)。
- Mar 27 Thu 2025 20:58
個人看法-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兩強爭霸下商業最佳解-減少手上兩強皆覬覦的資產
- Mar 16 Sun 2025 17:01
個人看法-DeepSeek風暴讓AI不再是獨霸事業,台灣該如何在兩強間站穩腳步?
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科技競爭格局,而中國科技公司則以其獨特的「高性價比」模式迅速崛起。DeepSeek作為近期備受矚目的中國AI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試圖挑戰OpenAI、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等美國主導的AI巨頭。
- Feb 15 Sat 2025 23:45
個人看法-台灣不得不向美國低頭,因為沒路了,至少目前是如此
在當前國際局勢中,台灣的地位備受矚目。作為一個具有高度發展的經濟體,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其地緣政治處境卻讓其面臨巨大挑戰。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始終處於微妙而敏感的狀態,而與美國等大國的關係則充滿了複雜的矛盾和現實的考量。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不得不對大國尤其美國低頭,這背後反映出多方面的現實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安全和國際關係等層面的權衡。
一、兩岸關係的壓力與台灣的生存空間
台灣的生存空間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中國一直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在國際上積極推動「一個中國」政策,力圖孤立台灣。中國在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對台灣施加巨大壓力,並不斷強調以和平統一為目標,卻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手段。這使得台灣在兩岸關係上處於被動的防守態勢。
- Feb 14 Fri 2025 12:25
個人看法-美國擬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背後的戰略意圖與台灣產業人才流失危機
- Jan 25 Sat 2025 13:15
個人看法-鴻海電動車困境~挑戰遠比預想來得大
鴻海其實挺厲害的,不論給人的感覺如何,在如此低毛利的電子代業內還可以有不少的獲利,這點真的不簡單。尤其待過後,更覺得不簡單,製造業環環相扣一個不小心就會產生巨量的耗損,鴻海除了高質量出貨還能穩定獲利,這點確實值得嘉許。
但,或許也因為過去的成功,低估了切入電動車領域的困難。
- Nov 24 Sun 2024 23:57
個人看法-台塑股價腰斬,台灣學到了什麼!
優秀的獵人,往往以獵物的姿態隱身於獵物周圍,捕捉稍縱即逝的機會。獵物,一次失神或誤判便足以致命。台塑的故事正是一則深具啟發的案例—自認為是獵人的它,準備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大展身手,最終卻淪為中國政策與市場布局下的獵物。當中國以優惠的水電、土地與廉價勞力為餌,吸引台商西進時,這些看似美好的條件實際上如同一顆裹著糖衣的毒藥,步步將獵物引入早已布好的陷阱。最終,當葉片收緊,台塑才驚覺危機四伏,卻已來不及抽身。
- Nov 04 Mon 2024 23:57
個人看法-歌曲:你愛我像誰~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