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19 Mon 2022 23:52
讀後心得-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一滴血的夢與實
- Dec 15 Thu 2022 23:10
個人看法-台南愛樂游,寶寶SPA
終於等到疫情稍稍退去,規劃已久的寶寶游泳終於有機會嘗試,疫情的關係,寶寶都到了七個月才準備去游泳,這個時期的寶寶是會認人,一件陌生人警覺性就很高,不是緊張握拳盯著看,就是嚎啕大哭,還因此思考良久才想說要不要就不去。不過挺意外的,寶寶對於伴游老師沒有太大的恐懼或緊張,只是直勾勾地看著眼前幫他做暖身的人,真的是超可愛,光是伴游老師溫柔不讓怕生的寶寶害怕這點就很推薦。
踏入店內,便會感覺一股熱意,詢問是因為寶寶會裸體暖身,洗澡也是同一空間,不宜溫度調太高。幸運是冬天才游泳,但南部的冬天下午其實還是很熱,搭配29度的"高溫"不流汗其實還挺難。
- Dec 15 Thu 2022 00:01
職場體悟-事情除了輕重緩急分類外,回饋與拒絕更重要
以一個老闆或者上司角度來看,員工下屬最好能一個人當作兩個甚至三個人來用,所以能自己不動手就不懂手,都給下面的人去做,就導致下屬每天事情都堆積如山,即便竭盡全力去做,扔看不到盡頭,但為什麼還是會有人扔可以笑著彷彿沒什麼事情,重點升遷還特別快。這類人,有部分是與上司的頻率天生就比較配對,想成為上天眷顧著實比較難,那是運,然而透過後天的努力扔有辦法達到,這是命。觀察公司有部分的人時間效率感覺特別高,事情也很多,卻都能如期完成,為什麼?千萬不要小看如期完成這件事,在前輩或者上司眼裡,如期代表負責,換個角度想,若你是上司有重大專案會交給怎麼樣的人去做呢!如何事多又能如期如質完成呢?
輕重緩急四象限
- Dec 11 Sun 2022 22:58
個人看法-台積電美國設廠,這將會是動搖國本開始!?
張忠謀近日在APEC 提到台積電三奈米未來也將在美國生產,引要起了國人對於技術外流的恐慌,護國神山這防護罩不在了,台灣又如何抵禦外敵。但,筆者認為該擔心不單單技術外流,需要更深層去思考,人才外流才是張忠謀這話背後更需國人乃至政府需要防範的問題。台灣已經蟬聯數年人才外流國冠軍數年,不過幸運的是科技業所需的工程師還足以扛起台灣科技代工所需的量與質,然而如今這地基也將因地緣政治被迫得到美國設廠。設廠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先前新聞大肆報導三十年前是台灣派工程師到美國學最新技術,物換星移的如今,變成了美國需要派任工程師來台積電學習最新進技術,對此台人與有榮焉!筆者卻開始擔心,這將會是侵蝕台灣地基的起點。
- Dec 10 Sat 2022 09:38
讀後心得-《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賦予不同意義,生活也會跟著變好
- Dec 03 Sat 2022 14:03
生活隨筆-存股推薦:捷流閥業(4582)~~若要再突破,需要衝擊世界等級,台積電將會是個好對象
首先聲明自己並非股市大神,更不是大戶,也沒有內線,只是一般般韭菜散戶。鉅邁基本上不太可能會成為飆股,若想要再鉅邁這股票上看到如航運狂飆的情況那可以先退出這文章囉,推薦這公司單純是因為有穩定配息以及未來有發展潛力,當然啦!單純也只是筆者的看法而已。
這公司從歷年資料看的出來屬於成長階段,另外在台灣,捷流屬於壟斷行業並沒有對手至少確保了有基本的收入,台灣這些年有著西進回台與本就在台灣的公司擴廠,這便基本銷售額,加上有競爭力,未來幾年獲利不會太差。這些資料在網路都可以輕易找到,但這些並非筆者推薦的主因。當然啦,當作存股還不錯,只是年輕上市公司資料不多,難保未來十年內的變化,筆者是屬於比較懶得,希望可以持股就超過十年,如此年輕上市公司若要找就符合除了穩定性外還有未來成長性。
- Nov 30 Wed 2022 22:31
個人看法-魔獸霍德華來台打球,除了票房,台灣籃壇如何更好
「魔獸」霍華德加盟台灣職業籃球新聯盟T1永豐雲豹,在未證實前便有大量討問,正式宣布後更如海嘯鋪天蓋地攻佔各新聞版面,這是台籃史上最大咖球星,截至目前沒有之一。霍華德魅力即便年紀已過了巔峰期,然而過去在世界最高籃球殿堂入選8次NBA全明星赛、8次NBA最佳陣容和3次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等殊榮所積累的名氣,扔使永豐雲豹在公布霍華德上場賽程球票被一掃而空。畢竟遠在太平洋彼岸的台灣,想要親臨NBA現場實屬不意,若還要看到明星球員上場比賽更是不易,霍華德旋風完全不意外。
- Nov 27 Sun 2022 21:54
讀後心得-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只要開始了,就是改變的起點
- Nov 25 Fri 2022 14:09
個人看法-鴻海造車速度,急又猛是為了什麼?
鴻海電動車的發布會驚豔四方,讓人見識了何謂鴻海速度,讓質疑聲浪銷聲匿跡。除了這些外,還看到了什麼呢?為何要這麼趕才最耐人尋味!
鴻海在電動車的布局早已經超過十年,郭台銘早看到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手機銷售的停滯,技術更迭變慢遲早會被後進者追上,尤其中國廠商,本就毛三到四的獲利,沒有政府補助若再壓縮那就真的沒有利潤,轉型是必要,電動車便是最好的選擇。只是過往在中國的投資最終都沉入大海,導致鴻海在電動車發展牛步化,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已經十多年了,為何這三年來,新上任的執行長劉揚偉不斷強調電動車的投入,世界各地都有合資的公司,甚至強調鴻海速度,除了說以外,也以行動彌平質疑,為了電動車也號召了世界各地有意進入電動車產業的廠商一起組織 MIH 聯盟,就為了在 2025 年全球市占率達 5%。截至目前便是 5%的市占最讓人無法相信,畢竟這目標對於現今的鴻海太多飄渺。筆者認為這機率是有可能,因為鴻海只要搶下了一位大客戶的訂單便能輕鬆一蹴這看似飄渺的目標-蘋果。
- Nov 14 Mon 2022 22:57
職場體悟-新人,職場沒有人有義務教你,如何生存!?
近期課上一位新人提了離職,報到不到半年,這在快速且壓力大的科技不算異常,離職理由又是同一個—師傅不願意教他。這答案在近幾年離職理由裡面占了大多數,且有直線上升的趨勢,有前輩說現在的新人連草莓都不如(當年入職時被稱為草莓世代),筆者也曾經有過相同想法,但隨著入職場時間越常想法逐漸有了改變。環境在變,公司在壯大在進步,尤其是台灣科技代工業,為了擠出那微乎其微的利潤,自動化系統不段推層出新,就連原本向外購買的軟體也開始自行開發,要學的東西成指數成長,資深員工都不一定能消化,而這些卻都要新人短時間內學會,壓力山大啊!只是日子還是要過,如何從新人快速褪去「菜味」,筆者有三個建議,希望各位新人都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