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18 Fri 2025 00:24
讀後心得-巨人思維~在市場與自我之間,修煉成為一位真正的巨人
- Apr 15 Tue 2025 21:19
觀影心得-到我們為止~當「以我們告終」成為自我救贖的起點
電影《到我們為止》(It Ends With Us)改編自柯琳.胡佛的同名小說,由布蕾克.萊芙莉主演,並由賈斯汀.巴爾多尼執導。這部電影表面上是一部愛情片,實則深刻描繪了家庭暴力、女性主體性與情感創傷等議題,觸動了許多觀眾心底未曾訴說的傷。
近年來,家庭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相關研究逐漸從單一暴力事件的「外在行為」轉向對關係動態與心理控制的深層探討。學者如Evan Stark所提出的「強制性控制」(coercive control)理論認為,家庭暴力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一種系統性的控制與壓迫。而這正是電影中萊爾與莉莉關係的寫照:他並非每次都動手,但言語、行為、態度都逐步削弱莉莉的意志與自我認知。
- Apr 12 Sat 2025 23:55
個人看法-閱讀,獲得了什麼
「看了那麼多書,有什麼幫助嗎?你不還是只是個普通人,錢也沒賺比較多。」
這句話,是在一次國中同學聚會中,一位不算熟的同學脫口而出的提問。當時剛好有人提到《原子習慣》這本暢銷書,幾個人熱絡地分享讀後的感想與收穫,本是一段輕鬆愉快的對話,卻突然被這句話重重打斷,像是一記悶棍,打得人啞口無言。那瞬間氣氛凝滯,笑聲也收了尾,沒人回應,我也一樣,只是沉默地看著杯中的飲料,心裡卻起了波瀾。
- Apr 10 Thu 2025 10:41
讀後心得-生活是無以名狀的碎片~尋找碎片完整自我
- Apr 09 Wed 2025 22:40
讀後心得-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企業經營與人本管理的極致典範
- Apr 08 Tue 2025 22:51
觀影心得-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愛與自由的掙扎之詩
在台劇逐漸開拓多元敘事的今日,《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以其細膩、溫柔而堅定的筆觸,描繪了一段女性之間的禁忌戀情,更深層地勾勒出多數人在家庭、性別認同與自我追尋間的撕裂與矛盾。這不僅是一部女同志愛情劇,更是一封寫給成長中失落自我的情書,一段獻給那些在傳統期待下緘默多年的人們的沉默告白。
十五年後的自我對話
《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圍繞著江怡敏與鍾亭亭的重逢展開敘事。十五年前,兩人在高中時期有過一段曖昧未明的關係,卻因怡敏的退卻與恐懼而劃下句點。十五年後,在一場婚禮上,兩人不期而遇,曾被壓抑的情感重新浮現,兩人陷入一段遲來卻真切的愛情。
- Apr 06 Sun 2025 23:51
個人看法-特斯拉開源專利的目標不是競爭,而為了加速電動車普及
馬斯克在 2014 年宣布開放特斯拉的電動車專利時,這一決定震驚了汽車產業。這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共享,更像是一次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戰略大棋。從傳統競爭思維來看,開放專利意味著幫助潛在對手快速追趕特斯拉,甚至可能導致低價電動車品牌超越特斯拉。然而,馬斯克的視角可能更加宏觀:開源專利的目標不是競爭,而是推動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並在這個過程中確保特斯拉的領導地位。
- Apr 03 Thu 2025 21:06
讀後心得-原子習慣~複利效應不管在哪方面都相當驚人
《原子習慣》是一本探討習慣如何影響我們生活,並提供系統性方法來建立和維持良好習慣的書籍。該書的核心概念在於,習慣並不只是單純的行為模式,而是一種身分認同的具體化。當我們試圖培養新習慣時,關鍵不在於強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是在於將這些行為內化,讓它們成為我們身分的一部分。這種從"結果驅動"轉變為"身分驅動"的思維模式,是這本書最重要的觀念。
習慣與身分:行動塑造自我
書中強調,我們的行為是在為特定的身分投票。例如,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那麼每一次選擇健康的食物、運動、早睡,都是為這個身分投下一票。當這樣的投票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們便自然而然地變成這樣的人。
- Apr 02 Wed 2025 23:16
生活隨筆-benelink 監視器時間重置
基本上如何重置在網路上都找的到了,只是分享一些細節,加快自己重置的時間
本身安裝為benelink,一次停電後監視器時間日期都跑掉,詢問當初安裝廠商,他說他跑一次需要800塊,同時也建議筆者自己弄弄看,因為很快大概五分鐘,然而我卻花了一小時,其中浪費最多時間的一步用其app 掃描QR code更改密碼(原本密碼筆者忘記)。
- Apr 02 Wed 2025 16:58
讀後心得-真相製造~每件事都有個開始
劉致昕的這本著作透過訪談與實例,深入剖析網路資訊如何影響政治決策、社會氛圍與民主機制的運作。這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心理與社會變革。閱讀本書後,我深刻體認到資訊操控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也開始思考該如何應對這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