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科技競爭格局,而中國科技公司則以其獨特的「高性價比」模式迅速崛起。DeepSeek作為近期備受矚目的中國AI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試圖挑戰OpenAI、Anthropic和Google DeepMind等美國主導的AI巨頭。
DeepSeek的商業模式與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邏輯如出一轍──超高性價比、快速擴張、全球市場滲透。這不僅是手機產業(如小米)和電動車產業(如比亞迪)的成功祕訣,如今也正在AI領域上演。DeepSeek的目標不單單只是進入市場,擾亂一江由美國控制的春水,而是最終擊敗所有對手,成為AI時代的霸主。
然而,在這場全球AI算力競爭中,台灣作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角色,又該如何在這場技術變革中最大化自身的利益,確保產業優勢?
DeepSeek為何擊敗競爭對手?
中國企業一向擅長透過「高性價比」來攻占市場,甚至不計成本搶佔市場,DeepSeek的發展路徑也延續了這一模式。不同於OpenAI和Google DeepMind動輒數十億美元的運營成本,DeepSeek以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訓練模型,並透過中國政府支持的AI基礎設施降低開發成本。DeepSeek透過中國本土開發的AI晶片,如華為Ascend、寒武紀等,來減少對NVIDIA GPU的依賴,並使用中國政府補貼的雲端算力──中國官方大力推動「東數西算」計劃,讓DeepSeek能夠以極低成本存取龐大算力資源。
另外,DeepSeek也積極參與開源生態系,讓大量中國研究機構與工程師參與改進模型,以更快的速度迭代AI技術。這種模式使得DeepSeek能夠以比OpenAI更低的成本提供同等級的AI能力,大幅降低企業與用戶的進入門檻。
同時,中國超高CP值商品的商業戰術成功關鍵,在於薪資相對低的高階人才。任何商業戰術與技術開發,始終需要人去執行,而相對低的薪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製」霸各個產業的關鍵。
大規模商業化,快速滲透全球市場
DeepSeek並未將自己定位為一家「高端科技公司」,而是更接近於「AI大眾化品牌」,希望能夠讓全球企業與個人用戶以最低成本享受到最先進的AI技術。具體來看,DeepSeek的商業策略包含:
針對開發者與企業提供超低成本API:相比OpenAI的GPT-4,DeepSeek的API價格往往低50%以上,使得許多企業更願意採用DeepSeek的模型。
透過「中國供應鏈」提供端到端AI解決方案:DeepSeek不僅開發AI模型,還與中國企業合作,提供從硬體(如華為雲)、應用(如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到終端產品的完整解決方案。
聚焦新興市場,迂迴競爭:美國和歐洲市場受制於政治與監管因素,較難滲透,因此DeepSeek的策略是先佔領東南亞、拉美、中東與非洲市場,之後再逐步挑戰西方市場。這種策略與小米、比亞迪的全球化擴張模式類似。先透過價格優勢在新興市場獲取用戶,再慢慢進攻高端市場。不過當前市場反應,連西方市場使用DeepSeek的意願也相當高,成本是主要考量因素。這對於投入數十美元開發的西方AI開發公司無疑是當頭棒喝。
台灣如何在AI算力競爭中獲利?
DeepSeek要在全球AI競爭中勝出,最終的關鍵仍是算力。AI的發展不僅依賴演算法,更取決於算力規模。而DeepSeek正在整合中國全國性算力資源,透過政府支持的雲計算平台,DeepSeek的算力成本媲美國企業低40%以上。
另一方面,DeepSeek也致力降低對NVIDIA的依賴,發展自主晶片。雖然目前仍需部份依賴NVIDIA的H100 GPU,但中國正在加速發展自研AI晶片如華為、寒武紀,未來DeepSeek的算力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而且,DeepSeek不僅提供AI模型,還將自己的算力對外出租,讓其他企業能夠透過DeepSeek的雲端運算平台運行AI應用,類似於中國版的Azure AI。
而在這場AI算力競爭中,台灣的台積電是無可取代的核心角色。無論是NVIDIA、AMD、Apple,甚至中國的華為,幾乎所有高階AI晶片都依賴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因此,台灣在這場AI競賽中的戰略地位極為關鍵。
然而,這場競爭同時也帶來風險。美國可能限制台積電為中國企業(如DeepSeek)提供最先進製程的晶片。NVIDIA等美國企業可能轉向其他供應鏈,降低對台灣的依賴。台灣自身缺乏完整的AI應用產業,可能無法充分獲利。
要在這場AI競爭中獲利,台灣應該不只依賴晶片製造,而是積極進軍AI應用與算力服務,例如打造「台灣版的AI雲端運算」,讓台灣企業能夠提供算力服務,降低對NVIDIA與美國雲端公司的依賴。
推動AI應用開發,讓台灣企業能夠在生成式AI、智慧製造、醫療AI等領域建立領先優勢,而非僅是供應鏈的一部份。與國際AI企業(包括DeepSeek)合作,透過技術交換與投資,讓台灣成為全球AI產業的重要節點,而不只是生產基地。
AI時代,台灣應如何定位自己?
DeepSeek橫空出世,對全球而言除了驚嚇也有驚艷,讓大家看見算力除了硬體外,透過人為的努力仍有相當可靠的表現。但不管如何,晶片製造是一切的基礎,DeepSeek只會加速AI的普及,讓企業甚至個人投入的意願提升,所以未來晶片的需求只會更多。即使未必需要那麼多高階晶片,但普及後需求量的增長仍是相當可觀,因為人類對於更好算力與能耗比的需求只會愈來愈高,手機與電腦就是範例。因此,未來對於台積電的需求只會更強,這是台灣在這場AI競賽裡,相當幸運的一件事。
但,台積電是台灣的幸運,也是一種囚牢。過度仰賴製造業將會再一次失去轉型向軟體應用發展的機會。逐利是人的天性,如何讓人才不過度集中於晶片製造,除了未來性外,更重要是讓人在薪資上滿意,如果本地人都不願意投入,怎麼可能期待他國人才來台發展?這將會是未來政府最需著重的政策。如何從AI製造轉型AI應用大國,當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希望台灣能乘著台積電的製造優勢,在政策上精心佈局,讓台灣在未來的AI世界再創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