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部長郭智輝:「核電沒有人要,太陽能也沒有人要,風力也沒有人要,火力也沒有人要,水力又不夠,所以你認為我有什麼能耐可以滿足他們。」
這話說得挺幽默,但…不合適從一位經濟部長嘴裡說出。
人們常將國家比喻成公司,最初筆者也認為如此,後來工作幾年後,發覺兩者有個天差地遠的不同—公司高層可以一切怪在給下屬,亦或推給大環境趨勢;但,國家官員則不行,畢竟是人民的公僕,存在是為了幫助國家解決問題。
沒錯,大家都只想要對自身有利政策,或者能想像的出的利益,然而取得其中的平衡便是國家官員的責任,安撫與提出解決方案使兩派人馬取得三方(含政府)都可接受的利益是職責。因此,身為經濟部長的思維需要稍微改變,公司經營者完全利益導向,而今貴為經濟部長,不能說這樣的說法錯了,而是多點同理心,不是競爭廝殺而是取得社會的共榮。
此外,大家都不想要,換個角度想,不就代表多數人都有在思考對於自身的利益嗎?代表著,教育有效提升了每個人到思考能力,如此不也是國家進步表現!當然,其中也有不少被煽動之人,先撇除,有吵有鬧,仍取得進展不是更能說明官員到能幹,不一定不好吧!
不知道大家如何思考呢!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