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窮人不該生小孩」這話題再近期引起了不小的迴響。看了不少的回覆,都有各自立場與經驗,沒有人有辦法藉由自己人生經歷去評斷他人所說是否正確,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不管經歷如何,有一件事在台灣是肯定—窮苦人家在如今的台灣要成功或躍昇一個階級的可能更難了。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作者就已經透過親身體驗,窮,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社會上太多剝削與生活成本太高導致難以有時間自我提升。這是客觀科學分析的結果,那來說筆者自身情況。單親,母親帶兩個小孩,月薪不到三萬,基本沒什麼娛樂,到筆者高中才有一台二手電腦,網路撥接有需要才能用,後來有改成寬頻,但也過了很多年。讀書還行,最後學歷是台灣南部知名大學研所畢業。
 
筆者挺幸運的生在台灣,同時讀書也還行,還有一絲反轉人生機會,當然,現在也還在努力生活中。但,也因為有不斷往更好的地方前行,更能發現成功對於家境貧困的人又或者說對小孩真的很不公平。
 
筆者感受最深的是讀書這條路,因為這是成本最低能改善生活同時又相對輕鬆的方式,當然這些年教育改來改去也快了成窄門,寒門慢慢難出貴子。很多事情看似沒有成本每個人都可以做,但背後的成本其實都相當高。例如,讀書看似努力花時間即可,但窮困之家何來完整不被打擾的時間,下一餐在哪不知道,又或者得自己賺三餐。又如補習這件事,富人小孩可以心無旁騖地補習讀書,而窮苦家的小孩卻連學費負擔不起。不能說沒有天才不用補習就考出驚人成績,只是又有多少呢!
 
此外,富人家庭多數小孩英文超好,求學階段也請教過五個英文超好且最後都有出國留學讀碩士或博士的同學,為什麼英文那麼好且有興趣。無一答案不是因為寒暑假遊學或出國過需要交朋友而有興趣。有誘因且主動的學習,多少人能有這樣的環境,多數都是被動讀書,有壓力感到痛苦學習品質自然不好。
 
再來,「生存」壓力,注意這邊講的是生存壓力,生存壓力產生的痛苦比起生活壓力,完全不在同一層級,大人難以有好脾氣,充滿暴戾之氣(當然,筆者相信多數父母仍愛小孩)的環境慢慢會扭曲性格,不是變得黑暗就是委曲求全,或者默默一旁的邊緣人,不知不覺也失去了不少機會。另外,富人互捧,窮人互殺,這話可以慢慢體會,富人越富,窮人只會在相殺過程中深陷貧困漩渦。另外回想一下,家境富裕的小孩脾氣是不是控管比較好,這邊講的是控管,不是說本身好不好,會看情況控制自身脾氣,不會隨意發脾氣,因為知道要如何讓自己過的更好,平時生活中大人的應對就如此,如何應對都有範本了,都知道如何做。
 
視野,是成長環境與相處的人有關,富人視野確實比較廣,此外有錢出國或多接觸各種事物也會間接影響,同時影響到對於自身的未來思考廣度,這都是與窮困家庭很大的差異。而所有差異在加成作用與時間積累下,又會形成更大的鴻溝。這都是難以被發現而忽略,慢慢失去了競爭力。
 
對於未來也很多資源可以參考,不管是自身經歷還是人脈。知道做什麼工作對於畢業的科系能比較輕鬆愜意,或者在選科系前有很多未來參考,當然,因為分數通常也不錯,能選的範圍也很廣,環環相扣,教育基本也快成了壟斷行業了。例如,讀機械系在台灣若去科技業多數只能當設備工程師,但未來性...相對讀化學化工相關科系差很多。當然,比工程師累的工作還是很多,單純舉個例子。富裕家庭小孩的選擇,或者說能看到的選擇會多很多,這便是差異。
 
以上的差異足以阻止大部分窮苦人家進行階層的躍升,當然了,各行各業都能成功,讀書不一定能成功,只是相對低成本的方式,且學歷高至少在台灣的機會多上許多,能做的工作也會相對輕鬆,薪水更不用說,簡言之,CP值高。然而,這機會將隨著經濟發展貧富差距擴大而慢慢減少。如今的台灣,相比於筆者讀書時期,機會基本更少了。
 
一環扣著一環,形成龐大的網,擋去了多數窮苦人家小孩翻身的機會,這是現實,真的需要政府介入改變,只是真的很難就是了。
 
想改變家庭階級,撇除運氣,需要至少一代人的犧牲,只是在如今的環境,要人省吃儉用放棄娛樂培養下一代,而且還要花時間陪伴成長,在一般家庭都難了,何況是每日奔波三餐的家庭。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