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本書有些人看了會覺得是個小屁孩在炒房,且不斷吹噓自己有多厲害,看衰的人居多,但時至今日作者變得更有名氣,上了不少談話性節目,且事業越做越大,到了今年已經有300百間收租套房。說這些倒也不是想要顛覆他人的看法,反倒是建議這些看衰且認為他就是導致台灣房價節節攀升的人也可以翻翻他的書籍,為什麼他會成功。
沒錯!看完書,也不會馬上變成作者一樣,但你可以知道一個人如何在大學時便找到人生要努力的目標。
首先這本書有些人看了會覺得是個小屁孩在炒房,且不斷吹噓自己有多厲害,看衰的人居多,但時至今日作者變得更有名氣,上了不少談話性節目,且事業越做越大,到了今年已經有300百間收租套房。說這些倒也不是想要顛覆他人的看法,反倒是建議這些看衰且認為他就是導致台灣房價節節攀升的人也可以翻翻他的書籍,為什麼他會成功。
沒錯!看完書,也不會馬上變成作者一樣,但你可以知道一個人如何在大學時便找到人生要努力的目標。
植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植物人類的就無法有延續生命,也不會有如今的輝煌人類文明。而除了主食外的稻米、小米兩個主要植物外,作者羅列另外六種植物,塑造了人類現今的生活。而這其中與哥倫布有著極大的關係,因為哥倫布為了探尋往東方的海路,進而發現美洲大陸六種植物意外引進全世界。這六種植物在現今社會相當常見,但拓展到如今尋常百姓眼中的植物,這些植物也花了數百年,從被人冷漠到成為人類發展的關鍵,是條漫漫長路,但,只要是鑽石即便在黑暗也會閃耀。
書中探討了六種植物,當然除了這六種以外,也有諸多植物對於人類的進展有著莫大的貢獻,只是作者羅列了六種進行探討,相當有意思。尤其是第一章的馬鈴薯,打破長久以來對於西方科技發展進而崛起統治世界的想法。本以為是因為西方教育方式創造科技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發展最終向全世界殖民,缺忽略了接受教育的基礎在穩定的社會,而穩定的社會責是基於人民是否溫飽。而第一章介紹的馬鈴薯便給自己帶來了衝擊與新知,因為馬鈴薯相當好種植,對於氣候與土壤的要求不高,即便嚴苛氣候貧瘠土壤也可以產出相當驚人的收穫量,如此解決了西方社會長期以來溫飽問題,人們才有機會從事非農業的產業,同時,讓更多人即使脫離鄉村食物也不虞匱乏,為以後的工業化提供大量的人力。
印度的崛起是必然,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人口代表是未來的勞動輸出,也代表國家未來的競爭力。當然了,可以舉例歐洲與美洲強國來打槍,人多不代表經濟強,但一個國家一旦人口老化,慢慢地消費便會開始降低這卻是事實,就如中國的崛起,不是能不能,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並非吹捧,這是事實,中國的崛起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在在威脅到各國的工業出口,沒錯離世界強權還有段距離,但實實在在的威脅卻是不爭的事實,若沒有半點威脅與競爭,美國會理你,會制裁你嗎!?而印度除了人口在未來將會超過大陸外,更大的優勢是曾經被英國統治過,英文在主要學習路上是官方語言,在這點基礎上已經贏過當年的中國許多,印度經濟政策若沒有出現太大問題,成為地球上舉足輕重的國家是時間問題而已,而本書的作者便是透過自身經驗與周遭朋友的體驗進一步分享為何印度近年吸引著個世界巨擘級的公司前往"挖寶(人才)",而台灣是世界經濟合作鏈的一環更需要去了解,代工產業最重要的是人,而其中又以便宜的勞工最為重要,印度是不可能不接觸的國家,近年台灣較大的公司,如鴻海、緯創與仁寶等等大的代工公司也相繼到印度設廠,與印度大幅度的交流是可想像的未來,此書有助於對印度有基本的認識。當然書中所舉例種種無法代表印度的一切,不過給一些基本的認識此書綽綽有餘,以下分享幾章的心得。
美中貿易戰,兩國築起貿易壁壘,尤其美國對於中國的科技封鎖已經到另人咋舌的地步,當然原因很多,一般人也難以窺探全貌,在這就不多討論。不過因為美中兩國的矛盾上升,促使再一次翻閱多年前所看的「世界是平的」這本由普立茲獎得主佛里曼的著作。書籍內容所講的是世界貿易分工,如何將一項產品透過各國不同的資源藉此壓低成本,是歌頌世界貿易分工的好處,與如今世界兩大強國貿易矛盾的情況大相逕庭,為何還想看呢?
偶然在網路看到作者在教學寫作的網站,一查發現作者是東立出版社輕小說頭獎獲獎作家,而好奇閱讀其作品。輕小說,閱讀起來很輕鬆,沒沉重故事,沒過度修飾詞藻。王道主義中的主角無敵貫穿整部作品,故事起初部局的一點懸疑引得讀者繼續深入探看,在閱讀幾章後不然猜到後續走向,畢竟一般王道主義的小說走向大概都是如此,精采程度在於中間過程的鋪成與布局。
雨果短篇小說獎,是亞洲人的殊榮,要在歐美的科幻小說大獎裡搶下一席位置本身就不容易,何況還是亞洲人,過往亞洲的科幻小說有格局宏遠不足與創意不夠讓人耳目一新的問題,近年中國科幻小說家逐漸突破這問題(當然翻譯人員翻的精彩也重要)。從三體在北京摺疊都讓人耳目一新,北京摺疊更是現實的鏡射,故事裡沒有埋怨,卻透著現今社會的貧富不均淡淡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