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收入不平等
台灣每年公布國人GDP年年上升,政府總會興高采烈且毫不掩飾地表揚自己在提升國人所得的功勞,這現象不能說政府錯了,而是得說政府誤解了,關於這點筆者無法確認政府是否故意只講好的一面,而將…貧富變大的問題掩蓋。GDP只能說明整體國民「平均」收入上升,無法證明是否每個人收入都上升,因為富人財富上升的幅度遠大於窮人收入變少來得多,一增一減平均起來還是增加,不幸地,台灣是後者。貧富差距加大,是每個政府想掩蓋的事實,越來越的報告指出貧富差距的加大,已經開始影響到國家安全。而本書憑據著各個研究指出貧富不均所代的社會的問題,讓人有深切的感受。
這近二十年來,社會氣氛漸漸改變,世界各地隨機殺人事件頻傳,各處都瀰漫著不安的氛圍,人們整體健康誠度下滑等等,這些現象看似無關聯,其實最終都導向了一個原因-收入不平等。書中指出社會收入越是不平等的人越是看重自己再他人心的評價,焦慮程度也越加嚴重,這漸漸地都會演變成諸多的社會問題,其中感受最深切為冷漠,隨著科技的發達,縮短了人與人的之間的距離,數千公里的距離,訊息傳遞也只是彈瞬間,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有ㄧ句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如今已經不受用,現代人常常不曉得鄰居是誰、做什麼,甚至數年不曾打招呼過。因為這些不需要,人們關注於自己在朋友圈的評價而已,鄰居是誰跟自己沒關係,不需要了解,人群也因此漸漸疏離。
書中還有一項研究這幾年在台灣開始被注意,不過情況有不可收拾的態勢-智力發展。貧困人家的小孩灰質體積成長的速度比較慢,而灰質體是關乎小孩的認知,換句說便是學習能力。沒錯,這個灰質體可以藉由後天努力改變大小,但不要忽略一個關建,那這些貧困人家的小孩得先熬過學習路上一連串的打擊後不信心崩潰,才有所謂的後天學習的機會。筆者學習路上就有許多同學跟不上學習進度,同時家裡也沒多餘的預算讓小孩去補習,最後放棄學習接著便是搗亂,甚至走偏了人生路。
到了研究所,有幸進到四大校,周圍同學家庭經濟能力更讓人驚訝,父母大多公務員或者公司裡的經副理(或許是因為理工學院,很多父母都在科技公司擔任經副理),也有不少是家裡有經營小公司,這些同學九成在畢業後都會被安排出國念書。這些家庭小孩大多不用為了生活煩惱,打工也只是為了有更多的錢花用,或者為了出國讀書或工作累積經驗,鮮少是為了「活下去」而付出勞力。寒窗十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教育是窮苦人家翻身社會地位與改變經濟狀況的途徑,而今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條路也慢慢變窄。駱明慶教授曾在2009發表〈誰是台大學生?〉,研究指出,1982 到 2000 年間,57.6% 的台大學生來自雙北地區,而苗栗、嘉義、花蓮、新竹、台東五個縣的比率卻不到 1%。 另外台大學生父親是中高白領階級、公務員的比例高達 77.5%,遠遠高於工農的 8.5%。台灣也慢慢出現教育壟斷,社會重直流動性越來越慢,這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貧富差距,這是如今政府必須好好關注的問題,社會價值得扭曲語與社會問題日益增加,都與這問題拖離不了關係。一般人也很推薦閱讀,貧富差距帶來的問題每個人都深陷於其中,沒人可以逃離其中,多一點了解對自身只有好沒有壞。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總比什麼都不做來的好,亡羊補牢覺對比守株待兔來的好。
書籍作者
理查.威金森, 凱特.皮凱特
書籍名稱
參考資料
駱明慶教授:「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