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部落客對於此電影的心得,再一次勾起想看這電影的心,於是乎,就跑去看了一次,第四次了吧!從中都得到不一樣的啟示,真的是不錯電影。
《白日夢冒險王》這部電影這回帶給筆者帶來了深刻的啟發,它不僅僅是一個冒險的故事,更是一種關於生活和自我成長的哲理性探索。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自我投射與共鳴感
華特·米堤是一個缺乏自信、內向且不擅於社交的人,他的白日夢成為了逃避現實的方式。這樣的情節讓我想起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空中樓閣般地幻想自己變得強大、成功,甚至擁有無限的財富。然而,事與願違,現實往往並不如想像中順利。我們就像華特一樣,把白日夢當成了逃避的工具,讓人感到既啼笑皆非又有些心酸。電影中的某些場景讓我發現,「原來這個白日夢的主角,竟然就是自己」。這種共鳴感引發了我內心的反思,我們到底該如何擺脫這種紙上談兵般的幻想,勇敢地改變現狀。
踏出舒適圈的勇氣
華特的故事讓我意識到踏出舒適圈的重要性。當他決定放下白日夢,真正展開冒險時,影片的畫面和配樂瞬間變得活靈活現,帶給觀眾一種自由與解脫的感覺。這不禁讓人思考,我們有多久沒有拋開成見,為自己安排一場旅行,或勇敢去追尋自己的興趣和夢想?當我們過於追求社會價值和成就時,往往捨本逐末,忽略了內心真正渴望的冒險與探索精神。
重新定義平凡生活
華特在旅程中逐漸領悟到《生活》雜誌的座右銘真正的意義:「開拓視野,看見世界,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華特的成長曲線表現了從一個喜歡白日夢、逃避現實的人,轉變為一個勇於面對挑戰、享受每個當下的人。即使最後他仍然被公司資遣,但經歷了這些冒險,他的生活已經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樣子。這讓人深刻地明白,生活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完成夢想本身,而是享受過程,活在當下,並找到自我價值。
享受當下的重要性
影片中,攝影師尚恩選擇不按下快門,只因為他想沉浸在那個當下的美好,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身處在資訊化的時代,分享已成為常態,但我們是否真的在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還是僅僅在緣木求魚,尋求他人的關注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這部電影提醒我,美好的瞬間不必經常被記錄或分享,如釋重負地珍惜當下,感受當下,才是真正重要的。
總結來說,《白日夢冒險王》告訴我們,生活並不是一連串白日夢的組合,而是一個充滿挑戰、感受、成長的過程。它鼓勵我們勇往直前,踏出第一步,即使這一步可能會失敗或遭遇挫折,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只要知難而進,每個平凡的日子都有可能變成一段精彩的冒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