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的倒影》說是作者工作備忘錄,倒不如說是作者對於自身與體系的診斷書。受苦,常用於身心理不舒服感的人身上,然而,一心希望將病人從病魔折磨黯黑沼澤地拉回的醫者也同樣受著苦,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體制內的束縛,人的情感箝制,諸多的原因讓人時不時產生無力感,這苦也難以言傳。疑問句,是書中常用的語氣,不是否認醫者的努力,更多是對於自身是否真的幫助病人了自我詢問,也讓讀者能盡可能共情,讓人正視社會的沉痾,沒有對錯只是讓你進一步思考,喜歡這樣的語句帶來的省思,使人多去了解不曾觀察的社會角落。
社會事件都已是果而非因
如今的社會高速發展,經濟也更勝以往,社會理應更和諧,幸福感會高出過去許多,然而卻事與願違,各種令人咋舌的社會事件卻層出不窮,讓人不禁納悶這社會怎麼呢!然而,於眼前都是只是果,細察探究不難發現匪夷所思行為之人在過往都曾有過心理疾病,忽略使人魔化的養分,一點一點扭曲正常的心理,道德感逐漸喪失。從醫者輕易斷定在到體制籠統歸類,最後再到社會的漠視,一次又一次將患者推離常理社會,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想不透的社會案件都從小病開始直到絕望才衍伸而出。倒果為因與看似有效率的搬移國外的律條與治療方式,讓作者時常反思是否適於島上病患,精神上的疾病是門心(新)科學,那被鎖於腦殼內的大腦,無法從外輕易得知問題,即便已有系統化的治療流程,那也基於課本所學而推論。那如果不適合呢!那如果課本錯了呢!醫者承受壓力也讓人難以想像,判斷錯了,患者將掉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受苦之人,不單單只是患者,醫者亦是如此。
醫者,一般人看不到的受苦
第二章是書中筆者認為最為壓悶也沈重的部分,是對於自身擁有醫者定義病患權力的省思,不論是定義患者或者判定家庭破裂的兒童去處,那壓力透過作者凝練文字便能感略其讓人喘不過氣的壓力,尤其不願錯判的作者。在有限時間,又只能透過社工陳述進行診斷,以專家身份與會的作者如坐針氈,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給予的診斷是否對得起專家之名,是否對於受苦之人有幫助。省思,不是批判而如何能在下次做得更好,喜歡作者對於自己工作的態度,看似批判更多是引起其他人的重視,唯有凝視了,才有更多人加入,也才能避免權利濫用。
〈人的古老提問〉這篇章讓筆者困於過往了許久,主角小新也受苦於憂鬱,為什麼而活疑問整日縈繞心,折磨著身心靈,而今「看似」有藥物可以控制,實在只是籠統化歸類於病,吃藥能控制?小新很幸運遇到了作者,在每一次的談話裡探究其內心,抽絲剝繭雜亂不堪的內心並直至核心。藥,並非唯一解決途徑,也非一定可行之路。筆者祖父便是一案例,藥越吃越多,病情卻越發失控,就用更多藥進行壓制,結果卻與所望相反,惡循環下最終選擇了自縊,其自縊前的迴光返照讓人以為病情好轉,久違的笑容振奮每個照顧者,然而不久便離世,笑容成了永遠的痛。患者,需要談話,更需要心的關注。如此,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問題核心。
沉重與黯黑是閱讀過程的心境描寫,這是醫者第一視角的情況,煎熬與自我省思性的疑問充斥,面對一句話便會影響一生的患者,輕易、隨意與籠統是不被允許。但,神都可能犯錯,人又如何能不過錯,這便是無力點,只能盡可能臻於完美,而這也是最大的壓力來源。每個故事,起點也許不完美,結果也未可知,至少被書寫了下來,都將在未來成為讓社會更和諧與體制更完善的養份。最後闔上書,閉起眼緩了緩幾日閱讀於心的「苦難」,自己是幸福的,睜眼後的感觸。希望這書能讓島上所有人更加重視心之苦難者,亡羊補牢絕對補守株待兔好,一點一點改變,不會有立竿見影之效,但肯定能減少更多的悲劇。
延伸閱讀:
讀後心得-《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賦予不同意義,生活也會跟著變好
讀後心得-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財富自由之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