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社會裡,言論自由是法律賦予人們的權力,但不代表就可以為所欲為毫無限制。誹謗與歧視尤為讓人最無法接受,即便只是開玩笑也都不該出現,而這便是台大經濟系會長選舉政見引起社會反彈的主因。
多項政見讓人感到不舒服,儘管如此,還是得保持理性看待這事件到底是果還是因。目前大眾焦點集中於為何身為台灣龍鳳的台大生會有如此不堪入目且扭曲的想法,但筆者認為需要更深入探討是今天這事產生的根本原因。台大生確實該被譴責,畢竟真的是做錯了,但不該僅此而言,台大生所作所為只是一個「結果」,對於問題不從根本原因徹底解決,只會歪風吹又生。教育與社會對於「優秀」學生無底線的寬忍也該進行檢討。
成績與升學榜在台灣一直是每個學校作為看重的項目,畢竟這將會影響隔年的招生,進而影響學校的存亡。大人們為了生活不得不思維產生扭曲的行為,對於成績優秀可能為學校帶來更好名聲的學生容忍度相對高,犯了錯也都情有可原。自己本身就經歷過不平等的情況,犯同樣了錯,成績相對好的同學只是被念了幾句,解釋都能被理解,而同樣的錯在其他人成績普通的學生身像卻是挨藤條。也許這不是大事,在大人眼裡都不算事,但對於學生卻是一個扭曲觀念的種子。另外,社會對於「優秀」學生等於好學生的僵固認知,也間接讓學生在人格成長上容易產生缺失。成績好決定了一切,在台灣社會不難聽到為什麼你不向誰誰看齊(通常都是班上第一名),在平常社交場合裡若成績好也容易受到誇獎,甚至會有長輩在公開的家族聚餐裡表揚,但,難道只有成績好才值得被長輩誇獎驕傲嘛!
社會總是將成績好的學生捧在高位,彷彿不會讀書就是罪該萬死,書讀得好前途就是一片光明。對此也比較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於成績好的學生身上,升學班的資源總是不缺乏,只要學生們有好成績即可,只要會讀書即可,如此偏頗的觀念與場景在求學過程裡一直在重複發生,國小到高中或多或少有過。在人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黃金時期,卻除了成績外,沒有其他人告訴他們如何做個於社會有貢獻的人,只要成績好就是全部,需要訂正的只有考卷上的錯誤,人生裡的錯誤只要成績好都是可以被原諒,甚至忽略,試問在如此偏差的價值環境內成長的學生,在認知上要如何能端正!這是根深蒂固的偏差思維,這是教育與社會對於優秀狹隘的認知,卻導致學生錯誤認知。
多數人總覺得都讀到台大了,怎麼還會犯下如此低劣的錯誤,明明對於聖賢書都能拿高分的人,為什麼還發表充滿了歧視性言論,對此充滿著不解。原因很簡單,台大生只是在台灣教育考試制度裡出類拔萃的一群人,不代表他們不用任何正確的教導就能辨別對錯。若自小就把這些不堪入目的言論當有趣,而一旁的大人也不加以教育正確觀念,甚至覺得沒什麼而袒護要被教育小孩,怎麼還可以期待學生們有正確的觀念。任何結果都是從小錯忽略開始,就如同夾一角的兩線,起初只是一個點,隨著成長兩線向外延伸,即便角度一樣兩線內所包覆的面積卻不停擴大,而錯誤的價值觀就如同兩線,所包覆的範圍如扭曲的價值觀範圍。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話的關鍵在於何謂善,何謂惡!人出生都是一張白紙,透過學習才漸漸了解人類社會的運作,也才會知道善與惡如何區分。若成長過程裡善與惡的界線是模糊,又如何要求長大後的學生們在心裡有把準確的尺斷是非對錯。
這起事件,表面是台大生的言論問題,但深層其實是整個教育與社會出了問題。不該倒果為因,要直面問題才能根除問題,譴責的同時也反思教育與社會出了什麼問題,才使得被寄予厚望改善國家各種矛盾與問題的人才,反而講出讓社會更為分裂的言論。
延伸閱讀:
個人看法-回應柯文哲「減招說」:台灣大學需減招的原因,其實不在薪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