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看了電視劇才回頭來看書,作者用自己親身的經歷,站於第三者的角度去說著一篇又一篇的故事,很不可思議卻都是真實得故事。

文字沒有過度的修飾,簡單地敘事沒有矯情煽情的鋪成,卻也讓人不禁鼻酸,也許是因為自己成長過程裡也有過相同的故事,不知不覺將自己投影了進去。求學期間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很羨慕人們口中的"資優生"。筆者相信絕對有天才,但更多的是自己拼了命學習而來,後來漸漸明白很多人自小就被家長揠苗助長,並不是對所有人都不好,只是每個人都喜歡嗎?!這書與電視劇為何熱賣與熱播,也間接地說明了作者書寫得故事如此貼近生活。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觀念深深植入在每個華人家長得心中,一句"都是為了你好"扼殺了多少孩童自由選擇的權利。作者走進這些孩子的生命之中,在最深的絕望與害怕裡,與他們一同呼吸、一同吞吐這個世界的濁惡空氣。正因為如此的貼進最深沉的內心,所以她可以聽見青春生命的幽微泣聲,演繹著苦悶、傷痛、畏怯、憤怒、歡喜、欲望和絕望,這也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何受人注目的關鍵。

家教,筆者在大學與研究所時期為了賺生活費也曾經在此奮鬥過,起初是興奮,畢竟家教相對其他行業的打工算是輕鬆且CP值極高,但慢慢地,倒不是熱情散去,最初就是為了錢,熱情消退倒是還好,只是種種情況讓自己不禁反思,當小孩成績不如自己預想時,為什麼總會說你真的讓我很丟臉。為什麼已經盡力了,得不到好結果相信孩子比誰都難過,而父母卻還要二次傷害。比起自己被出資者酸言酸語,對比家長對於小孩所展露的失望與苛責更本不算什麼,一旁的自己常想著這樣優渥環境對於孩子是好還是壞。還記得有一個學生每次考完試總是不回家,有次還跟著家長出去找,最終在學校操場找到,他一人落寞地在昏暗無光的操場漫無目的走著 ,落寞的背影臉上寫著恐懼。最終回到了家,不僅因為成績被罵,還因為不回家讓家人擔心而訓斥。這次的經歷讓自己如今已經過了快十年了仍記憶猶新。 孩子是孩子!還是個物品?一個要到處炫耀攀比的物品。兩者之的愛,成為了一種箝制的精神連結,不在是單純的關懷。考試、成績成為了唯一的話題,為了孩子好,一種家長的焦慮,一種孩子折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成了孩子禁錮思想與自由的枷鎖。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中一句筆者相當喜歡,「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每個孩子都不是大人的附屬品,沒錯!你生育教養孩子,但孩子扔是屬於獨立個體,學會彼此的尊重是身為父母一生的課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道出在台灣考試下大人們的恐懼與孩子的悲歌,換個角度去了解其他家裡的親子關係,更能清楚明白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盲點,反思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真心為了孩子,父母這道題目是終生的課題,如此取得親子間亦師亦友又為這道題的核心問題,值得深思!

 

博客來:書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