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寫作能力,看書是必要,但看看他人如何整理與段落整理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在搜索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名詞"獎棍"。
初次是在朱宥勳:一個人的散文裡面有好幾個爸爸?為何文學獎難以阻止「獎棍」影片裡聽到(這作家,筆者覺得很棒,總能用新時代語言描敘將文學技巧帶入,筆者覺得這點很棒,文學總給人晦澀難懂,然而那其實只是不知道如何入門而已,而此作家影片算是很棒的入門),才去查了一下獎棍,意旨同一人利用自己高超的文章能力虛構進而得到文學獎之人。因為筆者也並非多厲害的作家就是一般人而已,因此在這也不是要批評,而是思考從獎棍的文章裡面可以學到什麼呢?就如同補習一樣,從來都不是為了厲害之人而設,而是給偷懶或者需要有人的學生而創,目前的筆者就是如此,又幸運看到先前PTT大神所整理獎棍的手法,不能說是葵花寶典,但也等於考前衝刺重點整理。
以下資料來自PTT:https://www.ptt.cc/bbs/Literprize/M.1603303630.A.BD9.html,筆者真覺得這人雖然是在批評獎棍行為,卻也認真地看文章進行分析,剛好對於筆者來說是很棒的資料。當然不是絕對獎棍行為很好,只是剛好有人整理可以看看,對於不會寫抒情文的我來說是很棒的教材。
筆者也將得獎文章粗略了地看過,可以輕易發現確實用一個模式套用每篇文章,不過也確實需要佩服這位作者,成功的人總是能找一個輕鬆的獲利模式,很顯然這作者就是如此。對於文學家而言可能是嗤之以鼻,但對筆者而言算是很厲害的高手,可供學習的對象,若有個模型更好,而這作者便是符合。
這作者以後就算不寫文章得文學獎賺錢,其實也可以透過開補習班賺錢,現在的作文速食文化最適合透要公式或模式得到高分。這樣不好嗎,其實很難界定,畢竟角度不同所得答案也會不同,畢竟這也是現行文學獎的漏洞-匿名,而作者也只是剛好也不錯寫作能力,又發現台灣文學獎喜好這類文章,因而大量複製投稿賺錢。金庸很厲害,作者影響著一代人又一代人,但多看幾次也可以發現其寫作套用了模式,故事大同小異,傻窮苦小子因機緣而得曠世神空,透過努力,最終出人頭地。當然啦!筆者也確實沒有金庸的能力可以想出這麼多酷炫招式與雄厚的歷史背景,想表達的,簡單一句,看似他人做起來很容易,那是他們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很努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