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而立之年,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毒打,亦或是家庭壓力倍增,看事情多了許多變化,對於一本書的理解也有了不同的解讀。
一日電視又播著周星馳所演西遊記,本來就是殺殺時間,但人腦就是很奇怪,對於一些不關緊要的事情在腦子裡的記憶反而會影響接下來的行為。那本在書房中從國中母親就買給她得西遊記,盼切兒子可多看書古代小說,不是看著網路小說或者漫畫,不就希望能藉由古人的智慧讓兒子多用點心。然而,西遊記就跟唐僧一樣取經路程一樣,通過層層關卡最終在三年後被我翻到了最後一頁。說真的,當下真不覺得好看,只是一些用字遣詞覺得有用才讀,此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明白,更多的意義反倒是從考試作答裡得到答案。當然,很多時候也覺得「不可議思」這些答案如何得到,給答案的人既不活在明朝,更不是吳承恩,怎知道吳承恩所表達的意思是如此。筆者知道吳承恩由於生活上的不平順和官場上的失意讓吳承恩加深了對官場腐敗、社會黑暗的認識,開始創作各種志怪小說來表達對現實的失望和不滿,抒發心中的鬱結,但一定是如此嗎!?當然,這都只是當時厭倦了考試,被逼瘋腦中想像。
這回,母親沒有逼我,畢竟當初的小屁孩都以過而立之年,也沒什麼好逼,自主地拿起以灰塵為書套的西遊記,書面的邊角都已經泛黃,花了幾天看了西遊記。也真不知道真的見識多了,有些當年深澀難懂詞句如今看來也沒那麼難,不過西遊記真的難得也不多,畢竟小說認真讀透過前後文扔可以知道意思,這點就知道當時得自己讀得時候多麼散漫。話說回來,這回讀完西遊記實在覺得當年考卷上的答案真的扼殺了學生的想像。這次讀完,也許有那麼一點知道明白考卷上為何是那個答案,但也無法完全認同。
說說這次讀後感,當然也許是自己中年了,在書中反到看了自己的投影,反倒覺得西遊記是在寫一個中年男以到退休之間心裡的掙扎。
唐三藏:在映射著自己心底最善良,堅信孟子所說人性善
孫悟空:年輕時屈桀驁不屈得自己,卻被生活銬上金箍圈,每當想要無拘無束出去消遙時,柴米油鹽醬醋茶種種花費,又看上有老,下…目前還在閃光肚子裡standby,種種一切都在腦海裡迴盪著,這不就是金箍咒嗎!?
豬八戒:人到中年,可能什麼都沒有長進,但,肚子肯定不會讓你失望。煩悶之餘,痛苦之時,疲憊不堪,嘴,能動,肚子填飽就是最幸福的時候。不知不覺,東西已下肚,有時懊悔不已,有時告誡自己,最終,美食當前先吃在減而以,日復一日,能不胖嘛!?哈哈。
沙悟淨:整日的奔波,社畜這詞講的有點過頭,但也不完全沒道理。累了苦了也只能吞,沒病最終也禿了,這是任勞任怨的一面。
七七四十九劫難,說的不就是一個「打工人」所會面臨的種種考驗,以筆者年紀有些已經經歷,有些未經歷但也已經被告誡,亦或者有前輩已經遭遇過。作者只是換個形式去書法,畢竟生活上的不如意與職場的不順心,在過往男人以事業論地位,怎麼可能直白說出自己的不成功原因為何,只能藉由換個方式書寫在書上,一個沒小心成為「暢銷書」,那麼名留千也是成功。顯然,吳承恩是做到了。
取經之路,其實就是自我探索的道路,探尋自我一生為誰奔波為誰勞碌,汲汲營營一輩子到頭來求的是什麼。筆者認為吳承恩斷斷續續數年才完成這曠世巨作也一定是邊寫邊問自己,道,為何物又為何在。完全了,說明了吳承恩在自我探詢了找到屬自己的位置。
很多事情不經歷難懂其中含意,人總是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痛過一次不知痛。但,人不就在跌跌撞撞的日子尋找自己道路嗎!還記得小時常常喊無聊,長大出了社會才知道媽媽為何每當在我喊無聊出言訓斥,人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筆者當時不知身於幸福,想當然替我負重前行的母親會不悅。而如今換筆者需負重前行才透悟當時母親出言教訓的原因。
西遊記,再一次看完真的有被深刻打動,也許也因為自己也在尋求自己的道路。當然這只是筆者的體悟,考試要得分記得還是以課堂「標準答案」為主。不過筆者的想法若有幸被你或妳讀到,結婚生子後可以反芻西遊記,看與感會有迥然不同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