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是被香港年度華語暢銷冠軍的名號所吸引而觀看。
 
看完真的是熱血沸騰,正義在電影最後得以伸張,法庭內除了主角、法官與陪審員外,其餘皆站在主角對立面之人,每個人槁木死灰,這一刻主角守護的正義終於戰勝了資本。注意,筆者所述的正義是主角守護的正義,而非絕對的正義,立場不同你認同不一定是我認同,站在對立面,會認為主角的胡說八道騙過了正義,因此正義沒有絕對,只有判決當下的相對。
 
筆者認為這電影成功是因為符合多數心中認為的正義。只是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一個訴求正義必勝的電影會在香港電影界奪下華語年度銷售冠軍,這些年香港以警匪片為主流,這部電影能脫穎而出真的很不簡單,直覺能思考是這些年香港發生幾件大事的影響。當然,這並非筆者能議論,只是覺得這點很特別提出。
 
於筆者,並不會想要討論正義,如前面所述,正義沒有絕對,法律只是保證生存的最低需求,但在規則內一定是正確嗎?一定是正義嗎?只有贏的人才是正義,殘酷卻是事實,因此不是討論重點。
 
關於這部電影,用一失足成千古恨來形容挺合適,當然最後主角還是在法律上獲得了勝利,但如果多一點留意也許可以讓冤枉之人提早脫離牢獄之災。對於人,只要有嫌疑,都需要留心。主角對於嫌疑人,也就是死去女孩的父親,對話時未做錄音存證,導致最後在法庭上翻供,除了憤怒任何事情也做不了,誰的錯,主角。怨天怨地,最終也是改不了是自己疏忽。
 
這點為什麼感受很深
倒不是筆者在法律上有過感觸,而是在職場上。人心險惡,血肉之軀包覆著,人心摸不透看不清。沒有不可能,多留心不會錯。以為是好上司,以為是好前輩,只要與利益牽扯上了,會變得你完全認不出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把你往死裡踩都是合情合理,這時若有證據說明,勝過你的千言萬語,有證據那是自保,沒證據那就是胡扯。無助,無奈,那心情體會過終身難忘。
 
資深前輩或上司很習慣請人寄信或留下對話紀錄,為什麼?就怕有朝一日被人陷害,口說無憑若有記錄那一切便真相大白。
 
結論
不論鋪陳、題材與結局很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在法庭熱血澎湃的攻防讓人目不轉睛。但心情平復後,為什麼會吸引注目—因為現實難以是如此,就如韓劇為什麼風靡全球,因為是人們所期待的人生,以滿足於現實的失望。
 
進入社會後,這類的電影是否觀看總會讓筆者猶豫,畢竟看完後,高漲的情緒隨之而來是更深沉的心情。與現實差異越大,反差的情緒就越大,很矛盾的心情,不過就如朋友所說,因為現實太殘酷了,偶爾躲進虛假美好世界補充精神力也挺不錯,才有辦法進去面對社會的嚴酷。
 
 
推薦電影
arrow
arrow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