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電影伊始一名黑人男孩為了洗澡到井邊提水,在非洲多數區域「水」都是極其珍貴的資源,糧食生產也少不了水參與,而糧食的歉收更加劇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存困境,進而使得教育也成了稀缺資源,而這便是電影主角的人生。看到這樣的介紹,九成的人甚至接近百分百的人會認為電影將傳導人不輕易放棄信念,努力終會握住希望的那天,而教育則是開起改變人生之鑰,沒錯!如大部份人所想,確實如此;但,這電影發人深省之處筆者倒不認為是以上所述,更讓筆者深思反倒是父親不願意拆卸腳踏車讓主角放手一搏製作風力發電機與不同知識背景水平帶來的衝突,看似普通的爭論更是一般家庭面臨的困境。

 

放手一搏,除了成功,更大機率是一無所有

倖存者偏差的概念在二戰時進入大眾視野,亞伯拉罕 •沃德教授被美軍委託如何加固戰機的防禦,進而增加駕駛人的生存機率。倖存者偏差概念被引入其中,在遭受槍林彈雨的戰機上選擇彈孔少的地方加固,眾人不解甚至認為教授瘋了。教授解釋其原因在於彈孔多的地方代表即便是千瘡百孔仍可以平安歸來,相反的,彈孔少的的地方因為都被擊落因而無法回歸。人們容易被眼前所見而忽略最根本事實—你所見的成功人士都是「倖存者」,其他都已陣亡你沒機會看見。

 

腳踏車對於主角父親而言,除了是家中唯一稱得上的資產的物品,更重要是,在不得已時還可以拿來典當救急一家人。面對兒子希望拆解來組裝風力風電機,理所當然會勃然大怒。腳踏車有這麼重要嗎?對你也許不是,家境優渥之人一台腳踏車確實無足輕重,但對主角父親是,面對未知,一家之主選擇保守並沒有錯,那是全家人生存最後依靠。

 

看電影的你已知結局,因此覺得主角父親頑固不知變通,那麼你便已經陷入了倖存者偏差。放手一搏而成功的故事振奮人心,鼓舞人生,而這些都是忽略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運偏差印象,失敗者如過江之鯽只是不會出現在眾人眼前。

 

倒不是說放手一搏破釜沉舟不好,而是要將風險納入評估。主角便是會略了風險,任何事都有風險即便你是天才是如此,試問若失敗了呢!任何事都有風險,如何控管風險這是主角面對父親時最大缺失,拆了腳踏車能組回來嗎?多快可以呢?突然急需腳踏車典當要該如何?若風險都能有應對之策,再提出對方覺得天方夜譚想法之時也更有說服力。

 

不同知識背景水平帶來的衝突

一個人若沒有看過大象,即便你形容在惟妙惟肖,對方也覺得你在說笑。主角聰穎過人,那是因為學習見識過不同世界的樣貌,而他父親只是個被生活逼到極限的農民。面對一家人生死存亡之際,除了種出莊稼外,一切事物都是癡人說夢的空談。

 

而這又回歸到控管風險上,試想風投公司真的每項投資對其原理都有深入瞭解嗎?那為什麼還願意投資新創公司呢!風險控管與巨額回報是關鍵,若將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控管,在搭配上未來展望,即便不懂者也可能支持。

 

過往在公司筆者要進行一些專案時,都得去爭取經費,然而掌控經費之人往往非專業,早期筆者未通過審核也會忿忿不平,不懂為什麼非專業來監管專業,然而若細細觀察,多數人情況都一樣,那麼為什麼有人能輕易通過呢!風險與獲利,這任何公司所有KPI的根本。因此風險如何控管,多久回本,多少獲利預期,做好了整理,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回到故事,當然小孩無法知道風險與獲利,因此主角無法感同身受父親的壓力,而父親受限於知識而覺得兒子胡搞瞎搞,兩者都沒有錯,只是立場不同,而這恰恰電影更讓人深思之處,如何破局是每個人一生避不開的課題。努力沒錯,但那只是成功必要條件,更需要充分條件,如何達成充分條件,在事、在人上都需要下苦工。電影除了感動了你外,如何可以看到更廣,學得更深。設想若是你面臨相同問題時該如何克服,不論角色是父親還是小孩,成功的人找方法突破,失敗的人找理由逃避,這,才是更值得思考之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影心得 馭風男孩 熱血
    全站熱搜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