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看,覺得是科幻片,再看多了一點人文悲憫之感。
 
啟動原始碼蘊含相當濃厚複雜情感與「活著」二字的討論,史蒂芬斯上尉在劇本上情感堆砌相當有戲劇層次,不論是愛情亦或對於「活著」二字。這電影不難懂,利用科技在火車罹難者大腦裡讀取火車未爆炸前的情況,有八分鐘的機會可以尋找犯人。當然,這之間的技術相當高深,不過電影倒也沒有過多琢磨於科技技術問題,反倒是活著與人性間有較精彩的描寫。
 
活著,如何定義。這很重要,因為活著就有享有身為人的權利-自由。原始碼技術團隊的領導博士認為史蒂芬斯上尉已經是死亡,現在就是一串代碼因此對此毫無憐憫。當然,他必須要如此堅信,若投入了認為是人的情感,對於任何事情都將綁手綁腳,另外,這樣也會陷入他是否享有人權的矛盾情感中。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如今,也越來越多開始思考人與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工智若越來越像人,那該如何相處。而電影則是將真人變成類似人工智慧的代碼,這樣又是否有人權,將他囚禁於電腦這樣是否違反人權,死前也未經本人同意便將他變成破案工具,合情合理嗎?
 
電影很精彩,不論在尋找犯人的過程,又或者與女主間的交流,又或者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輪迴,都挺有趣。第一次欣賞沉浸於在追求電影對於視覺的衝擊,第二次在看已經過了五年,反倒著重於史蒂芬斯上尉與他對話的女軍官間的交流和最後希望放他走情感表達。乞求著,讓他享有活著的基本權利,不想永遠被困於電腦矩陣裡。這史蒂芬斯上尉當然也不曉得火車罹難者記憶裡若沒有爆炸是否能繼續延續下去,他卻堅決地即便「死了」也要離開,因為這是他為數不多能決定的事情,也是最後以身為人的乞求。
 
未來,人工智慧發展也一定會走到這步,有情感卻也真的是代碼,是人還是機器!?
 
整體而言,這電影是好看,當然有矛盾的地方也很多,但不阻礙電影給的反饋思考。人與活著的定義,必然是未來人類必須面臨的課題,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良心課題。
arrow
arrow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