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文章有被天下雜誌讀者投書刊登

 

柯文哲近日發表對於大學畢業生低薪情況的看法,提到會低薪是因為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個價值」,應回到市場機制,低薪行業的相關科系得進行縮招。另外他也舉台積電為例,說明市場有需求、底薪自然就會提升。

 

這段話太簡略,很難評論柯文哲這樣講,是以多少資料為底分析而出的結論,又或者只是他自己的觀察。社會上數十年的沉痾,難以用簡單一段話便讓大部分人信服。筆者認同大專院校應該減招的說法,但並非因為這些科系沒價值。價值這東西見仁見智,想要競爭國家領導人的政治人物不應一語概括,而該提出自己有何方案與對策,才是合格的回答。

 

台灣在90年代為了響應人才培育、「人人有大學念」的美意,開始廣設大專院校,而有如今大學生滿街跑的情況。但今昔生育率無法相比,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影響大學招生,近些年已經開始有大學陸續退場,這才是大學應該減班的主要原因,不是等到大學完全招不到人、甚至錄取率掛零才開始著手處理,這對於學生與教職人員影響甚大,拉長時間減少影響才是重點。

 

其中筆者認為有兩點需要同時著手處理:第一,減招後的教職員何去何從?第二,學生興趣認知探索需要扎根。

 

別讓高教人力流失成為台灣喪失競爭力的幫兇

台灣高階人才近年來蟬聯淨出口第一名,如慢性病般侵吞台灣競爭力,原因很多,其中低薪就是主因。可預見的未來,會有更多因大學退場而失業的高階人才,政府應該更提早做好輔導準備。若這些人因為在台灣無法一時獲得好工作而被挖角,一來台灣失去了培養學生的高階人力,二來這些人可能成為替其他國家培育人才的指導者。一來一往,是數倍競爭力的流失。

 

早年韓國曾經倚重台灣經國號研發團隊的人才開發高教機(T-50),甚至後來台灣還想要購買,這是很大的諷刺。研發團隊的人不是因為被挖角,而是台灣停止了戰機研發,失去了未來的發展舞台,而南韓剛好接手這批無去處、有經驗的研發者。數年後南韓在高教機市場大放異彩,而台灣卻沒有拿得出手的航太產品。這當時還在社會引發不小的討論。很多時候不是台灣不能,而是台灣沒作好配套措施。低薪環境想招攬國際人才已經不易,政策上又常常推波助瀾加速人才流失。這樣的前車之鑑不該重蹈覆轍,不然台灣人才流失不僅不會改善,還會日漸嚴重。

 

如果從現在開始慢慢開始進行大學減招,一年協助幾位由大學退下的高階人才找到下一步,絕對比同時替一群人找新工作來得簡單。當然,這些都不是容易之事,但不做未來只會更痛。

 

教育沉痾,讓孩子無法發光發熱

台灣教育數十年來不曾有過太大的改變,整個社會總是朝著考試與「錢途」思考。這不能怪家長與老師,畢竟連續幾代人被灌輸的幸福觀念都一成不變:好好讀書才能有好成績,考上好學校才能在大學裡有個好科系,未來才有錢賺。後來又多了人人都是大學生、不讀大學未來無法在社會立足的觀念。

 

興趣的探索,鮮少在求學過程裡被好好引導。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這前提是須要有人持續投入做大市場才可能發生。數十年的求學過程,只知道考到好成績,考上好科系比自己的興趣更重要。大家都投入特定「賺錢」的行業,讓這些行業的經濟規模變大,薪水就有機會提高。相反的,新鮮人投入少的行業因為市場規模過小,甚至日益萎縮,薪水要提高就成了天方夜譚。

 

科系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冷門與熱門,關鍵是人民如何定義。在《做個普通人也很自豪》一書中,作者說「幸福的定義越廣,幸福的人就越多」,這話說得很棒,也反映出台灣人對於幸福的狹隘認知與定義,導致過度傾向一邊的經濟發展。

 

但,明明各行各業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為何還是有產業不均的問題?因為廣設大學導致大學畢業成了基準,但真的有那麼多人想要讀大學、又或者真的有那麼多人想清楚自己未來想要什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由於不管如何都要上大學,一些冷門科系就成了目標,分數較低,但至少還可以填,因此就去讀了,即便自己根本不喜歡。而只是想要畢業證書的人,即使畢了業也不會找相關工作,這些行業當然就永遠做不大。

 

社會與人民認知導致不管如何都要讀大學,即便對這些科系一無所知也不喜歡,但沒得選的情況下也只能咬著牙讀,而畢了業後又不從事相關產業,反而花時間從頭學習。從大學到出社會這幾年,不僅浪費寶貴的青春,也徒增公司對於人才培育的成本。

 

在求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興趣,同時也得讓家長與社會知道尊重孩子興趣的重要。另外學校錄取學生的方式也需要進行改革,讓真的有興趣的學生來讀。當然,這點相當難,學校都要倒了,有學生要來就已經萬幸,怎麼可能因為興趣而拒絕?但若什麼都不做,這問題就一直存在。台灣與美國的天才人數比例,筆者認為差異不大,最大問題是台灣總是等待天才來改變產業與社會,而美國總是在培養天才在自己感興趣領域發光發熱。台灣等待的天才不是沒有,只是9成以上都被社會觀念束縛,去了自己不感興趣卻有錢途的科系發展,也許因為是天才,即便在自己沒那麼有興趣的領域也有不錯的表現,卻也永遠無法真正發光發熱。

 

教育上的很多問題不是無法解決,只是鮮少人願意當第一個,也鮮少人看得到這些改變對於未來台灣的利益,實施變革甚至會擋住許多人的財路,解決問題的路上荊棘滿佈,讓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柯文哲提出科系減招的說法,也讓人重新思考這問題,希望討論能持續震盪到未來。生的孩子少,不見得競爭力就會變差,北歐國家人口不多,在世界上仍有高度競爭力,幸福指數也高,就是很好的範例。希望大眾的討論,讓台灣與未來的畢業生,都有嶄新的未來。

arrow
arrow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