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命名

國文課,這是近年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中學課程,近些年有部分大學也開始討論國文為必選的必要。這狀況的出現很大原因在於國文對於大部分人如雞肋,會講話即可,為什麼還需要理解古人說了什麼呢!尤其對於自然組更是如此,到了大學基本都是英文,甚至專有名詞可能連中文都沒有,那為什麼耗去大量的時間在學習國文這件事上!?

學生會如此想法,這是數十年揠苗助長強迫式教育體制下的結果,怪學生不願學習則是大人逃避責任藉口,因為任何結果都有其原因,這不是國學的衰落,反而是學生在多元學習下產生自主思考,倒不是說國文就不重要。思考,一直以來台灣學生最大問題,太習慣大人餵什麼就吃什麼,而今反思了,反倒被說不讀書,這...不太對吧!這時該想想導致這結果才是重要,對於學生來說無聊又無意義,這是主因。時代在進步,那教育呢!要一個未經世事學生體悟數百上千年前的中年人發的牢騷,怎麼看都沒道理吧!也沒意義,這跟「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有何不同,當一件事情找不到任何意義時,就容易被拋棄,尤其如今社會外在吸引琳瑯滿目,這情況只會加劇。

幸運的是,這些年新世代的老師開始導入有趣的教學,死板的課文生動了起來,吸引了無數學生的目光,而羊咩老師便是其中一位。

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戲劇、動畫與電影闡述古文中的意思,死板的課文多了畫面,學習不僅多了動力,也更能記憶,不在只是單純的死記。遇到羊咩老師的學生確實令人羨慕,老師有時即便有心也沒有額外接觸大眾娛樂也無法作比擬,當然了,絕大部分老師都只想...,哈哈就不多說,至少筆者遇到的國文老師九成都如一般人遇到一樣。語感,後來才明白,除了天才以外,很多時候是因為經歷多了,體會豐富了,而被開發的天賦,這天賦每個人都有,單純差別在於是否被開啟。還記得高中時,有些就能是明白古文傳達的意思,即便不懂全部內文,也還是能精確地抓到作者所有表達的意思,甚至更深層無意識的感觸。筆者學生時期每當遇到問作者寫作當下心境時,除了咒罵出題者有病外,就只能盲猜。出了社會,在職場家庭遭遇困境時,卻慢慢能體悟文字傳遞情感的重量。後來又仔細回想與觀察,青少年時期遇到的刺激愈多,對於文字體會就愈深刻,而這刺激可以來自閱讀、親身體驗與影音刺激。所以筆者很認同作者利用影音作品作為對比,能加深對於文字了解,一次兩次,慢慢便能習慣古人對於文字在情感上的使用

筆者求學階段對於古文學習理解上最為深刻是在軍訓課,並非國文課。國文課至今回憶都不是太好,筆者當初也覺得學習國文真的是浪費時間,當然,現在已經不會,畢竟有用只是當初不懂。那軍訓是在學習孫子兵法,那教官不單單只是翻譯而已,而是要每個人上台找出影片符合你所抽到的題目,題目則是孫子兵法的每個章節。這做法真的很棒,欣賞影集電影時,除了娛樂又多了一點學習,你得專注哪一環節符合孫子兵法的策略,同時,你還得剪輯思考,最後再進行整理心得整理在台上表達出來。表述好壞倒是其次,而這之間所學習的東西那是無可取代,至今,當年的作影片都還在,演講稿也還留著,更重要的是孫子兵法的策略完整刻於心上。可惜,到大學才懂得這樣學習,而今有羊咩新世代教學方式的老師出書,對於學生真的是很大的福利,有興趣才會深究,有深究才會引發更多的興趣。

人,尤其在其中的專家,容易陷入盲點陷阱,用果當因,學習國文就是很好的一例。國文被人當作雞肋是果,為什麼會如此才是需要探討的原因,若有更多羊咩老師投入,才有可能改善更多人對於國文課是雞肋的想法,而這也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讀後心得-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人生長了,很多事情也都了意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