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社會經濟是達到盛況空前的時代?政府總是如此宣傳著。但真是如此嘛!而這正是此書要傳達的訊息。
「我們注定比父母更貧窮」這幾個在書面上,一下子就吸引了目光,為什麼?立刻在心底升起好奇心,明明如今的社會也許不是完美,但也應該比過往好才對啊!努力,不見得會出人頭地,如今的美國夢早已經不復存在,作者以數據說明了不為世人所理解的面向,如若政府對於當今的現有政策不改變,那麼未來只會每下愈況。這不危言聳聽的假設,而真真實實進行式,且已經運行多年鮮少被一般人注意。
數據顯示,1980年代以來,表面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福利也達到空前的好,而這只是當權者所偽造繁榮面具,撕開這面具,會發現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社會早已經千瘡百孔,經濟成長亦或是失業率都不如二戰到1980年代的成長。二戰後,經歷悲壯的世界大戰,各國從戰爭廢墟中站了起來,團結一致撐起了國家的發展,領導者無私正確的未來方針,創造出良好環境與氛圍,人們相信未來會更好。而今呢!亂,不論是台灣還是其他先進國家,資本主義當道,數十年的發展,財富越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富人與當權者享受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福利,一般老百姓卻未必能享受。「不均」是如今各國面臨最大的問題,經濟產出其實年年都有所成長。患寡即怕社會上流動現金過少,是當前社會政策制定的出發點,但一直來這根本不是問題,這也解釋為什麼各種經濟刺激政策明明一直出台,政黨輪替也一直發生,為什麼貧富差距仍舊沒有改善,甚至日益擴大。
這三年來全球因新冠肺炎救濟衰落,開始一輪大印鈔,市場的錢多了(美國足足印了八兆美金流入市場),除了通貨膨脹跟著上升外,老百姓生活水準提升了嗎?有,但那只是少數,大多數人痛苦感應該是上升。錢給了大企業,使其不因疫情而倒閉繼續運作使得員工可以有薪水領,這是美好的設想,但員工薪水不一定有漲啊!物價卻因此而漲翻天,這樣真的也比較好嗎?有,對於企業,因為賺的更多了,只是苦了一般人,這就是迷思,更因此掉入了惡性循環。政策的制定,關鍵在於基於客觀事實,而非情緒化與選民喜歡為考量。川普在疫情期間,送出大禮,只要是美國人都有一千美元,試問這些錢最終誰要負擔!其實還是自己。(當然,美國是轉移債務的,金融遊戲美國真的是高明,可看"美元的血汗工廠"一書,讀後心得連結)
選舉基本綁架每個領導人的理性,這點才是而今社會不均原因。政府的存在是人民謀福利,最終卻成了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謀。一般人無法阻止當權者與富人建立起來的護城河,阻絕一般人階級躍升的機會,人性使然,沒有對錯,任何人定會希望下一代過得更好,而既得利益者更是會希望此絕對優勢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挟資源傾注下一代不留餘力栽培與鞏固階級間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集團越來越強大,這點是既定的事實基本難以改變,那麼一般人需要便是改變的觀念,選出一個可以根據事實與數據指定方針的政府,將不均盡可能縮小。有時不成功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如今要成功的高牆已經比過往高上許多,低收入戶不是因為不努力,反而花了更多的時間卻賺到相對少的薪水,通貨膨脹遠遠將薪資上漲速度拋諸身後。
對立激化的年代,唯有更客觀面對事實才有機會讓一個國家往上提升一個階層,這便是此書的重點。從書中可以看到美化下的真實社會,挺震撼的三觀,不過也因此能有不同思維看當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