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書挺意外,陪閃光去圖書館借書閒晃時偶然間看到,挺有趣的標題便借了回家。

女人,在亞洲國家裡總是被犧牲的一群人,筆者的姑姑總說著如果當年爺爺讓她繼續升造,現在肯定是大老闆,當然以筆者對他的了解,姑姑太小看往上學習的難度了,不過姑姑的話也透露過往女人地位總是不如男人,在家中總會被要求趕緊出社會工作貼補家用,而沒有高學歷當然在未來也難以擔任大位或者企業裡的高管。但,女人,真的有不如男人嘛!這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畢竟光是學習的資源就有很大的落差,這才是導致現在社會裡男人還是佔居高位與要職,更因位教育資源不公平,更加導致科學界裡的女性科學家如鳳毛麟角。幸運的是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女性也慢慢擔任起推動社會主力,政府官員裡也越來越多女性嶄露頭角,例如蔡英文總統(單純舉例),而科學界裡,女性也開始追上男人們的表現,在亞洲社會裡這都是很重要的進步。書中便是舉例台灣18位優秀的女性,而其共通點除了是女性外,最重要更是對台灣在科學界裡有著極大的貢獻。

內文是對於18位女科學家生平求學與大放異彩的介紹,女性有著細心與忍受度更大的優勢,面對枯燥乏味整理實驗等待有常常能有別於男性科學家的發現。書中吳妍華教授曾說過對於研究生的錄取偏向對於研究是有熱忱大於有天賦,但就筆者認為而言,面對於畢業若實驗進展不順利,在大的熱忱都會消磨殆盡,而這時對於枯燥得實驗得忍受度更為重要,而就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女性這方面更有耐性,這也是筆者認為吳研華教授總能在巨量資料與一些需要反覆實驗難解的問題得到不同見解的關鍵。兩性之間,在一樣的資源下,聰明才智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面對枯燥的等待女性確實有著更大的優勢,這也許跟亞洲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需恬靜乖巧有關,至小的家庭教育就往靜巧方向培養,自然而然就會較男性有耐性。

書中18位女性除了在科學領域功勳卓著令人欽佩外,但其中最讓筆者佩服的是對於台灣後輩的提攜與栽培。台灣現在諸多領域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名列前茅,都少不了前輩們的披荊斬棘,從留學帶回最新技術與想法,在到外國訪問得繼續深造,為台灣帶來無法計量的科學寶藏,最後承先啟後培養後備,這些都為台灣各方各面都打下良好的基礎,而這些功勞更是無法被衡量。很多時後落後並不是因為不努力,只是剛好沒有人點通我們的任督二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光學玻璃廣泛用到各種新式武器上,如同武器的「眼睛」,而當時的強權俄國卻無法去蕪存菁將玻璃生產過程產生的氣泡從玻璃中去除,輾轉英法兩國尋求技術,即便開了高價他國也不願意賣出關鍵技術,不過俄國最終還是有找到突破口,就兩個字-攪拌,在生產過程中不停攪拌,為此二字付出100萬英鎊。就如同俄國一樣,江湖一點訣,講破便沒價值了,台灣過往得落後窘境就是如此,所幸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誇海遠赴他國學習,學成歸國後為台灣付出一生所學,為台灣學術界不停注入新的能量,很幸運台灣有這樣一批人傳成,使得台灣在研究上可以生生不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