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賽道狂人》的故事從 1963 年法拉利車廠破產講起、接著是福特與法拉力在利曼賽車分出勝負。福特因為不甘被法拉力羞辱,傾盡集團之力打造一台不僅僅要與法拉利可以相抗衡外還要比其更快的車子。

 

單看電影名稱或許會讓大部分對於賽車不感興趣的人興致缺缺,但其精彩度毫不遜色,簡單來說就是爽感一點也不輸特效電影。賽車的分秒競爭會牢牢抓住你的眼球,不用動腦都可以感受其緊張度。而第一次看得我或許是剛下班,相當疲倦確實沒什麼動腦,因為腦子也動不了,對於賽車時也是目不轉睛,其爽度真的不錯,二刷時精神好了許多,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電影描述的年代,法拉利當時是破產,處於待價而沽隨時都會被收購,但其在賽車界內卻是無法被撼動的霸主。而福特則是看上法拉利流線優美外型與車子性能設計能力,展現高度興致進而出價討論,卻不料被當作抬價的陪襯者,還被羞辱了一番,進而引發接下來的競爭。如何從0到有,有之後再更好,最後扳倒了霸主,專業細節電影沒有過於描述應該是怕過於專業導致觀影民眾睡著。最終贏了那是符合民眾的期待,但筆者更認為團隊的打造才是這場「戰役」的關鍵,而其中又以人最為重要。

 

駕駛者-邁爾斯,有著高操的駕駛技術,對於汽車零件使用維護了解程度更是無出其右,但,他有著致命缺點,不會與人打交道。從一開始在自己修車廠與客人對話便能輕易了解這人的硬脾氣。陰錯陽差之下得罪福特中的二把手,想盡辦法就是不願讓他成為代表福特的車手。結果可想而知,福特第一次征戰便是鎩羽而歸,除了車子性能扔與法拉利有著不小距離,車手也是關鍵。「想要將車子操到極限,首先需要先知道車子極限在哪。」這是電影裡邁爾斯對著兒子所說的一句話,體悟很深,當一個工程師。一般人難以明白這話的內涵,但這話若用於製造業裡,相信對於第一場的工程師都會有很深的體悟。因為製造業每分每秒都是錢,機台不能停止生產,但又不能不維護,那便要訂製出合理「極限值」,為什麼是極限值,因代工業時間就是金錢啊!說起來也心酸。轉回電影,眼見車手不行,電影另外主角-謝爾比,團隊總負責人排除了萬難直接找了福特講定了比賽,若邁爾斯在某一場比賽裡勝出便要指定讓他代表福特出賽,最終邁爾斯並未謝爾比也並未讓人觀影人失望,不僅代表福特出賽也用出色駕駛技術擊敗眾人。

 

人,不論什麼行業裡都是關鍵。人才的競賽已成了各大公司要立足世界的關鍵。沒錯!技術與開發團隊很重要,但選對人更重要。謝爾比,相當令筆者佩服,冒著被辭退的可能直接找上了福特也槓上集團內的二把手,不論如何就是要邁爾斯當作車手。脾氣不好與不善與人溝通這是福特集團內二把手看到的,但謝爾比看的卻是一個能將車子性能發揮最大化的天才,兩者差意決定福特在汽車界的定義。換到公司來看,也是如此。領導人需要的是發揮員工的長才,而非是會拍你馬屁的庸才,如此才有機會將公司帶往更高的「競」界。

 

值得一看的電影,精彩度看過不會後悔,背後團隊的努力與謝爾比獨排眾議慧眼識英雄的能力也增加電影的深度。而這也是真實故事改編,更添了傳奇性,沒有不可能,人對了,事情便順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ise 的頭像
    noise

    再一次 感受

    no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